交汇点讯 在位于常州武进的江苏友奥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线上一片繁忙,成品仓库内,叉车来回穿梭,将货物依次码入集装箱。15日,30多个满载家用电器的集装箱,会从这里出发,通过水运、铁路、公路三种方式,运送至上海洋山港,搭乘19日的货轮,运至海外市场。
疫情防控期间,为帮助外贸企业保订单稳市场,常州巧借优化调整运输结构的“快车”,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有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正常运行,稳住外贸发展的信心。
“公转铁”“陆转水”纾解运输难题
“如果我们这批货在19日无法顺利装船,将无法完成订单履约,会面临2200万元的经济损失。”友奥电器销售管理部部长晏加莉告诉记者,以往企业多采用公路运输方式将集装箱运至上海洋山港。在全国本轮疫情的背景之下,公路运输不仅成本高,且运力少、效率低。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友奥电器向常州交通运输部门进行了求助。在各方协调下,从常州到上海洋山港的路程,通过“公转铁”“陆转水”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约70%的集装箱运输,为友奥电器解了燃眉之急。
连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货运物流受到影响,常州的外贸供应链也因此经受着影响。在过往“首选”的公路运输受阻的情况下,常州各部门迅速转变思路,引导外贸企业通过“公转铁”“陆转水”等方式解决物流难题。数据显示,今年3月,通过“海铁联运”班列运输,向上海港发运重箱3234标箱,环比增长90.7%;向宁波港发运重箱1078标箱,环比增长28.9%。2022年一季度,常州海铁联运量排名全省第一。
今年3月,全市内河集装箱运输吞吐量达2011标箱,环比增加16.9%;常州港录安洲码头作业集装箱吞吐量达2.8万标箱,环比增长35.4%。其中3月13日以来,录安洲码头从上海港调拨10余批次“陆改水”空箱,相比同期提高60%。
降成本稳出口 “海铁联运”优势集聚
4月7日,搭载着72箱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驳船陆续从金坛港起航,经水路至苏州港进行集并,运至上海洋山港口岸出境,驶向海外。“这批货物交期紧,在4月初一定要安排装船,看到集装箱上了船,客户就放心了。”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物流总监朱捷勇说。
亿晶光电位于金坛区,是国内率先实现垂直一体化生产的光伏企业,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面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公路运输,亿晶光电在常州海关指导下,另辟一条更快速更便利的物流出海大通道——就近依托金坛港作为起运港,经内贸水路中转发运至上海洋山港,减少物流成本约25万元。“我们现在可以安心安排生产进度,实现稳定出口。”朱捷勇说,亿晶光电一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倍,目前订单量还在迅猛增长。
解决问题的精准之处,最见真功夫。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常州企业保供稳链,加大纾困解难力度,市商务局(口岸办)、常州海关、常州滨开区及相关运输企业,发布服务企业的水路集装箱运输模式(除冷链、危化品等特殊货种)、散杂货运输模式、“海铁联运”模式指引,针对各家企业的不同情况,有效解决企业物流堵点,让进出口物流运输通道不仅通畅,更能为企业降低运输费用。
“常联系”平台畅通“线上”物流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我们在4月上旬上线了‘常联系’多式联运信息平台,方便客户采用无接触的方式,完成货运办理。”宇常通多式联运(江苏)有限公司负责人壮波表示,作为“常州-上海洋山港”海铁联运的运营方,宇常通在疫情防控期间,主动上门为新科电子、贝尔地板等多家企业,量身定做运输方案,帮助企业解决运输难题。“通过平台,企业可以实时查看货物的位置,更加便于管理。”“常联系”未来瞄准的,是企业可以通过平台,选择最适合自己综合运输方式。
锚定“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的常州,在下一步的发展中,物流链要实现的,不仅是“物资进得来、产品走得去”,更是要借力运输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打造“宜铁则铁、宜水则水、宜公则公”的综合运输服务格局,并形成高能级的物流枢纽网络,让资源要素主动向常州集聚。
从这个春天出发,常州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运输结构调整的决心更大。到“十四五”末,常州力争实现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1.6%以下,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公水铁占比5:4:1的目标。
通讯员 黄洁璐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宇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