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此,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常州遍野生根开花。多年来,常州市以5区22点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为施力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全省率先开启全域美丽乡村构画,让美丽乡村成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完美结合体。
8月的新北区东南村,稻谷渐熟,蛙声一片,沿袭着传统农耕文化,这里孵育着2000多亩有机软米,近年来,在省里小有名气的“夏墅”牌大米就是从这里走出,作为江苏省名优产品,夏墅大米倚靠的不再是农民伯伯“手把青秧种满田”,而是来自全程机械化的澎湃动力,以及精心根植的种养能力。
对此,新北区农业农村局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杭杰介绍道:“东南村这边的农机机械化程度的话,我们水稻上面还是比较高的,达到了85%以上,稻田综合种养这一块,我们也是这几年全力在推的这一块,包括稻鸭共作、稻虾共作。”
稻田里,一群群鸭子化身稻田“清道夫”,害虫清理,鸭粪肥田,滋养着一片好大米同时,一片片新型民宿也逐步林立在千亩稻田旁,近年来,东南人重点打造稻米产业示范区、书香村色体验区、稻田公园区、形象展示区、特色蔬果采摘区5个特色区域,引入专业团队打造精品民宿,不仅为新北区东南村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也让前来游玩的客人感受到“返璞归真”的美丽乡愁。在东南小院里,一场包饭团亲子活动正在举行,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小朋友柏梓怡兴奋地说道:“这是第一次我体验到这种活动,而且用的是东南村这边种的大米,特别有特色。”
在距东南村不过3公里的新北区梅林村,现下也正是一派“人在画中游”的好风光,践行“两山”理念,梅林村也在努力将生态环境转化成生态产业,这两年依托6000亩的“绿色草坪产业”建设,为全村村民带来了近亿元的销售收入,靠着生态经济赚得盆满钵满的梅林人,又在芳草地旁建起了民宿“梅林居”,其中偎依民宿旁的精美小菜园,则成为了游客纷至沓来的采摘胜地。游客王珍华收获满满:“摘了这么多菜,苋菜、生菜,都是新鲜的,都是绿色食品。我们已经收到一年了这个菜,每周一次都是新鲜的蔬菜。今天我们想来看一看。”
为了让美丽乡村每一寸地做出最大附加值,2018年,常州市农业部门创新打造“常州精美小菜园”,通过盘活农村闲散土地,带动农村闲散、贫困劳动力劳动增收。新北区梅林村就是常州市第一个精美小菜园示范点,通过三年打造,已有最开始5亩地发展到了25亩,年出产量达到8000斤,成为市民菜篮子的同时,也变身为贫困户的钱袋子。梅林村村民朱玉娣在这里帮着做农活已有两年,她说道:“我们老年人本身也不能到远处去了,正好家门口有个小菜园,大家在这里做做,一年下来也能做到1万多块钱。”
从“一处好”到“处处好”,三年来,以生态环境为发展之基,常州市还大力推进三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通过村容村貌改善、河道整治、垃圾分类体系构建、厕所革命等一系列措施,全域美丽乡村的发展底色愈见明丽。由此,各个美丽乡村也因地制宜构建自家的“生态经济”。
顺着蜿蜒的一号公路,溧阳市牛马塘村引入了曹山花居、耕读乡宿等民宿项目,一批80后、90后年轻人前来创业,为牛马塘注入发展活力;金坛区柚山村傍着长荡湖畔。渔民洗脚上岸,养得一方蟹肥鱼壮;天宁区查家湾村积极布局“一山一环两网四片十大景”,打造生态旅游环。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常州在“美丽致富”的路子上蹄疾步稳,让百姓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江苏理工学院副教授陈春琳表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农村不再是过去单一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还有着很多重要的功能,比如说观光旅游生态涵养、文化体验等重要功能,加强农村产业打造力度,打造美丽的人居环境,也是咱们常州践行生态环境保护、两山论的一个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