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谭Talk:我对世界一无所知
赶时间的人
从空气里赶出风/从风里赶出刀子/从骨头里赶出火/从火里赶出水/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世界是一个地名/王庄村也是//每天我都能遇到/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用双脚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
诗人王计兵《赶时间的人》诗集分享会于5月27日下午在南京万象书坊举行,到场的嘉宾有骆冬青和黄梵,活动由奇谭Talk创办人刘奇主持,嘉宾们围绕诗集《赶时间的人》展开深度交流。
诗人王计兵在谈到《赶时间的人》这首诗的创作时指出,我们每一个人仿佛都是被时间裹挟的,都是赶时间的人。时间像流水,匆匆抓不住,反而我们更像流水,时间抓不住我们。从早上到中午再到晚上,时间一直在恒定,而我们一不小心就从童年到了中年,又到了晚年。
王计兵在接受刘奇访谈时表示,故乡是文学恒久的主题。我时常把我现在的生活状态比喻成从故乡移植到江南的一棵景观树。我一直认为我写作最基础的东西就是移栽时靠近根部的那把土,它就代表我的故乡。无论我在外面如何生长,不管过去多少年,它就像我骨子里的一种东西,是永远剔除不掉的。
在谈及诗歌与小说的不同时,王计兵把快媒体比作闪电,把文字比作浩瀚的星空,一个是短暂的、易逝的,而文字是恒久的。而小说和诗歌的差异,他认为感觉小说像星辰一样,它是一种需要长期的、恒定的存在,诗歌反而像是闪电,各有各的美,都是生活中的一种需要。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骆冬青指出《赶时间的人》这首诗是客观之主观的诗歌。《赶时间的人》故事本身很动人,但是王计兵讲的故事跟他写出来的诗的感觉完全不同,没办法把故事还原回去,因为他经过了抽象的抒情。
王计兵的诗歌很多“自拍式”的诗歌,他把自己的生活用特殊的滤境进行自拍,自拍当然还是不错的,但是如果要成长的话,还需要以自己拍别人的姿态来对准世界。我们既要有杜甫,也要有李白,既要有主观的诗人,也要有客观的诗人,既要有主观之主观的诗人,也要有客观之主观的诗人。
《赶时间的人》这首诗是客观之主观的诗歌,因为他用了现代诗的手法来表达。他的诗中有钉子、药片、钢铁等意象,以一种冰冷的东西来反射自己那些看起来非常温柔的、炽热的情感。现代诗最重要的就是自我与世界拉开很大的距离。
诗人、小说家黄梵认为,我们的城市出现了卡夫卡的时代,就像《变形记》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已经发生变异。王计兵诗歌中传达出的朴素情感,唤起了我们过去对于这种情感的渴求,是当下我们的城市所需要的,这也是很多人关注王计兵诗歌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这种唤起能持续多长时间呢?我是有点怀疑的。因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乌托邦消失的时代,我们已经不太相信乌托邦了。
当《赶时间的人》这本诗集出现后,虽然农耕时代人们的朴素情感会让我们激动一阵子,但是我们能不能把这种情感作为改变现状的一种力量?也就是说人类情感的未来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其实我们现在所处的人工智能时代一再提出这个问题,人工智能已经对我们的情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再往前我们的情感还能不能保留?但是不管怎样,王计兵的诗歌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情感场域,让我们可以在里面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