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泛白的常住人口登记表,承载了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思念
2023/05/29 14:47  新华报业网  

  家,是什么?对一位老人而言,家是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期盼,是横跨1500多公里的认亲路。回家的这一路,他归心似箭……

  打小随父母在重庆长大的老梁今年已经79岁了,而“回家”这件“小事”已经在他的心里记挂了52年。5月19日,在镇江市公安局丹徒分局城区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的努力下,老梁终于得以与日思夜盼的亲人们相见,那一刻,他激动地再没有松开牵着亲人的手。

  这件事儿,还要从一份泛白的常住人口登记表说起。

  19日上午,城区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接待了一对老夫妻俩的上门求助。老人称自己姓梁,已经79岁了。多年前,祖籍江苏镇江的老梁父亲带着二叔在重庆打拼,两家人都在当地居住生活,1971年,已达退休年龄的二叔决定带着一家人回到镇江定居。

  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话的年代,两家人没过多久便失去了联系。随着年事渐高,“落叶归根”这四个字对老梁来说更加意义非凡。52年后,79岁的老梁带着妻子踏上重庆飞往南京的航班,开启了寻亲之旅。

  几个模糊不清的名字、屈指可数的寻人信息……几经波折的两位老人辗转来到了丹徒分局城区派出所,得知这里的派出所已经帮助很多群众寻到亲人,他们也想来试试看。

  “警察同志,这是我二叔的户口簿,上面登记的地址是丹徒县大较场,但我找了很久,也问了很多人,都没找到这个地方。”在派出所的“急难愁盼”窗口,他们拿出一份早已泛白的常住人口登记表向工作人员咨询。窗口工作人员在看到眼前这张年代已久的户口登记表时也是一脸惊讶,表格中登记的二叔如果还在世,也已经110多岁了。

  虽然查找有一定的难度,但工作人员没有放弃,将老人家安排在接待室休息后,他们立即开始了核实查找工作,通过查询档案系统,工作人员发现表格中登记的“丹徒县大较场”这一地点实际位于镇江市区。通过进一步的系统查询,他们很快找到了几名信息匹配度较高的人员。

  “梁师傅,你们手上有关于二叔一家的其他信息吗?”为了能准确找到老梁的二叔,工作人员问道。“这还有一张照片,您看看。”

  工作人员接过照片一看,犯了难,黑白照片中的老梁还十分年幼,“二叔”也还是青年的面貌,时过境迁,照片中人的相貌与现在早已大不相同。

  工作人员认为,还是要将重点放在系统内的信息比对上。翻阅着一张张黑白老档案,有着二十多年户籍工作经验的户籍辅警徐进陷入了思考。突然,他欣喜地发现,在一户档案中,其中一人的备注栏中标有“1971年由重庆迁入”字样。这正与老梁所述信息对上!

  “梁师傅,我找到了您二叔,但是他现在去世了,我试着帮您联系他的子女,您看这样好吗?”

  “太感谢你们了!”老梁夫妻俩连声道谢。

  工作人员随即通过电话与对方取得联系,核实信息后,确认对方正是老梁堂哥。遗憾的是,老梁的二叔已于5年前去世。“父亲在世时经常说起,伯伯一家还在重庆,要是他们也能回来就好了。没想到今天竟然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我们兄弟姐妹有机会重新联系,我马上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姊妹们,我真的很激动!”电话里,老梁堂哥难掩内心的喜悦,“虽然父亲和伯伯都不在了,但这是我们家的亲兄弟,我们一定要认!”

  从青春焕发到白发苍苍,五十多年过去了,时间和距离阻隔了他们的相聚,却阻挡不了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

  在窗口工作人员的安排下,当天下午2点多,两位跨越半个多世纪未见的耄耋老人终于在丹徒分局城区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再相见。

  见到兄弟的那一刻,两位老人激动地好一会儿说不出话。老梁激动地握住徐进的手连连表达谢意:“感谢公安机关帮我找到了亲人,我快80岁了,本来已经放弃找到家人的希望了,但我真的不甘心,所以抱着最后的一点希望来找你们。谢谢你们,我50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马媛、韩炫玥)

标签:
责编:应巧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