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现代化宜居宜业美丽富强乡村,江苏淮安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聚焦乡村振兴关键领域,按照“补齐农村水利短板、助力乡村振兴”总基调,夯实农村水利基础,全力做好乡村振兴“水文章”。
加快补齐灌区建设短板
前不久,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重大农业节水供水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在“十四五”期间,优选124处已建大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淮安市淮涟灌区、渠北灌区两大灌区在列。方案实施后,淮安预计可恢复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约100万亩,年增粮食生产能力5000万公斤。
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淮安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灌区水利工程体系,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截至目前,淮安市有万亩以上灌区26个,其中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9个,1-30万亩中型灌区17个。大中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516.57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71%。淮安全市农田水利已形成较为完整的防洪、排涝、灌溉、供水、降渍等水利工程体系。
在“十四五”期间,淮安大中型灌区规划投资68亿元。淮涟灌区、渠北灌区项目已成功立项,目前两个灌区2021年度项目已实施。
提升农村河道治理水平
在淮安市洪泽区后朱河上,两台挖掘机正伸展长长的“手臂”,挖出河道里的杂草和淤泥,河床渐渐露出了干净的“面孔”。计划总投资约280万元的后朱河河道疏浚工程的实施,可以增强河道排水能力,加速水体的流动,改善水环境,同时通过对疏浚河道进行绿化,提高农田林网化密度和植被覆盖率,为打造生态乡村提供基本保障。
为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用水条件,淮安以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启动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对淤积的农村河道进行轮浚整治,保证河道水系通畅。此外,近年来,淮安市共建设生态河道84条,科学处理河道功能与生态的关系,优化治理手段,在恢复河道引排功能同时,更加注重农村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在“功能达标、水流通畅、水清岸洁、生态良好、管护到位”五个方面下功夫,提高农村河道建设标准和治理水平。
2021年,淮安市计划疏浚县乡河道101条,建设生态河道108条,疏浚总土方623万方,新建建筑物35座,整治岸坡224公里,植树20.7万株,种草143.3万平方米,力争到“十四五”末农村生态河道占比达40%。
强化农村供水运营管理
“现在打开水龙头,就能喝上和城里人一样的自来水,而且遇到天寒地冻的天气,还有人上门帮助我们做好防冻措施,政府这项惠民工作做得真是太好了。”淮安市淮安区车桥镇村民江大爷高兴地说。这些变化,得益于淮安市淮安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目前,当地累计投资已超过10亿元,让98万农村居民饮水有了保障,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得到极大提高。
近年来,淮安市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三项制度”,给百姓幸福加了码。目前,淮安全市农村区域供水入户率达99.99%,基本实现城乡供水“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
按照“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2021年,淮安市实施清江浦区、淮安区、洪泽区、盱眙县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盱眙、涟水等县区将健全优化农村供水运行管理体制,明确管理标准,落实管理责任。同时,进一步形成企业自检、部门监管、行业监测、公众监督相结合的水质监管体系,切实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