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淮安 > 要闻 > 正文
乡村振兴·江苏百村调研(61)|淮安市淮安区苏嘴镇章桥村:“马上议事”,“老村”起“新潮”
2022/10/18 07:14  交汇点新闻  

  关键词:#治理有效#

  超半数劳动力外流、重度老龄化、种养模式粗放、缺乏产业支撑……淮安市淮安区苏嘴镇章桥村曾经一度挣扎在发展“洼地”中,人均年收入不足万元。如今,85后村书记带领新一届村“两委”干部,积极投身章桥村的振兴。科技“点亮”农田、民生诉求三天必办、推动乡村从“熟人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年轻干部队伍带来的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成功打造出苏楚禾香、苏楚章桥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为这一苏北“老村”寻到转型发展的“钥匙”。

  “新农人”:

  不挣钱的“生意”一点不吃亏

  “收菜!吃不掉的新鲜蔬菜,帮你们带去城里卖。”清晨5点多,天刚蒙蒙亮,80后姑娘郑新花就骑着电动车,从村头到村尾一通吆喝,不到半小时,她的小车就被挂得满满当当:豆角、毛豆、冬瓜、青椒、菱角、蒲菜……各家刚刚从菜地里、河荡中摘的新鲜蔬菜还带着露珠。

  大约40分钟后,这些蔬菜就被郑新花带进城镇的农贸市场,很快就被来来往往的消费者“一抢而空”。“抢手得很!很多老客都等着我去。”郑新花骄傲地说,如今,不少城里人都知道章桥村的农产品好,还有人周末慕名而来,章桥大米、章桥西瓜都小有名气。

  郑新花是村小卖部的老板娘,她每天早上得去城里市场进货,就顺带给乡亲们“带货”。“我们村土好、水好、人勤快,种的稻米、蔬菜品质都很好,但村里老年人多,我就帮他们把菜卖出去。”郑新花说,行情好的时候,豆角能卖到6元一斤,她这样跑跑腿,每个月能帮村里老人增收不少。

  热心肠的郑新花成了村里的“能人”,而她的小卖部就像个服务站,帮老人邮寄东西,帮各家去城里代购生活用品,都是常事。最近,她还琢磨开个抖音直播,为村里推广农产品。

  “村子的发展,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郑新花笑言,“村子兴旺了,村民腰包鼓了,就会更愿意来我的小卖部消费,这么一来,我的生意会越来越好。”

  郑新花不挣钱的“生意”也启发了村“两委”。章桥村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将村里年轻人集聚起来,在全村设置乡村振兴自治服务岗,比如农技指导员、议事勤务员、文明倡导员、环境巡视员等,打造出一支乡村志愿服务队伍。

  村干部:

  “新官”谋发展也要理“旧事”

  “村内超半数劳动力外流,留守的多是妇女和老弱病幼,种养模式还停留在粗放状态。”今年2月,34岁的杨燚“接棒”章桥村党总支书记,在充分调研村情后,他意识到,寻找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是他工作的“重中之重”。

  杨燚主动找到当地科技镇长团团员张朝阳,他是淮安市农科院的专家,也是苏嘴镇的挂职副书记。“章桥位于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以北,是古黄河冲积平原,这种沙性土壤非常适宜西瓜种植。”张朝阳在村内的调研结果让杨燚为之一振,他和村“两委”决定,抓牢“小西瓜”这一关键产业,引入新理念、新技术。

  在杨燚的推动下,村里流转出13亩土地栽培“苏嘴小西瓜”。“这一方试验田也是全村的‘希望田’,规模不大,但有很强的示范效应,一旦产生效益,就很容易在村内推广。”杨燚满怀信心地告诉调研组,“小西瓜”长势不错,村“两委”也联系相关企业,未来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拓宽销路。杨燚还算了笔账,该村重点打造的苏楚禾香、苏楚章桥农产品品牌,一年可以为村集体创收8万元,今年村集体收入有望突破3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有望突破12000元。未来,杨燚计划扩建西瓜大棚,村集体试种羊肚菌,并积极培养种植能手,“力争到202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

  章桥村这一届村干部平均年龄44岁。年轻有活力、敢想敢干,这是村民们对他们的直观印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扎根乡村一线,他们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往往是乡村产业发展的“能手”,但躬身“乡村治理”,面临的挑战却更多。杨燚坦言,农村是熟人社会,家家户户关系微妙,如果不深入了解村情,做起群众工作来会感到棘手,甚至无法更公平、公允地处理群众矛盾。“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基层农村长期形成的熟人社会也亟需转型,如何补起法治思维这块短板,是我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杨燚上任初期就对村民表态,虽是“新官”,但绝不会不理“旧事”、不认“旧账”,大家有任何诉求、问题,都可以通过“马上议事”机制民主协商解决。

  “马上议事”机制重在及时、强调公允。杨燚要求,村民的任何问题必须在3日内进行处理,具体问题会被作为“议题”,带上村民大会进行集中协商:当事人、村干部、村中长者、村民组长等一一到会,大家把矛盾摆在台面上说开、说透,协商解决。近半年来,全村近10件矛盾纠纷通过“马上议事”得到解决。杨燚还通过法律小课堂、法律顾问进乡村等活动,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提升为民法律服务水平。

  “原住民”:

  年轻干部让大家看到发展活力

  “年轻村干部学习能力强、创新能力强,有干事创业激情,给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近70岁的村民高建香深有感触,今年以来,一批年轻干部投身乡村一线,让大家看到乡村发展的希望。尤其村“两委”公开、公平、公正的作风,也赢得村民们的信任。“村干部主动走进群众家里、生活里、心里,干群关系更加和谐,百姓也会觉得更踏实、更温暖。”

  谈及治理成效,高建香不禁点赞——村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如今,村民群众直接参与制定各项村务管理制度,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村里创新以“乡贤+人民调解”模式调解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越来越多的乡贤“五老”参与到法治乡村建设中来,助力该村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邻里更和谐”的目标。

  放眼未来,高建香满怀期待。今年年底,章桥村为民服务中心将重修,未来群众办事会更方便、更省心。他期待,章桥村通过发展规模农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缩小与当地发达村的差距,比如建设活动场所、增设路灯、拓宽道路等,为章桥村的振兴“再加把劲”。

  【专家点评】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研究员 高珊:

  乡村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石,更是保障乡村社会良好运行的关键抓手。章桥村在年轻村干部的带领下,“三治协同”、科技赋能,以乡村组织振兴走上善治共富的道路。启示有二:一是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党的十九大以来,广大乡村新上任了一批敢想敢干的青年干部,他们有激情、有办法,求真务实,成为农民知心人和村庄带头人。二是为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运用新技术,着力培育地区特色农产品,建品牌、拓销路、创效益,发挥示范效应,新老交替传帮带,引导村集体与农民共同增收致富。

  江苏百村联合调研组(调研组成员包括新华日报社记者顾雷鸣杭春燕吴琼王梦然王建朋颜颖,省委研究室叶绍芳储胜金,省农业农村厅李明朱斌)

  视频团队:交汇点新闻(王昊晨 余勤雍王子杰王悦谋 赵宇周天琦高鑫唐澄)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