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江苏淮安深入谋划,通过精选特色农业、加强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鼓起了农民口袋,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
选准特色产业 形成“拳头”效应
天气转暖,正是植树的大好时节,淮安市淮阴区在429省道农科园段两侧17.5公里道路旁,植下20000棵中药材树苗,树苗下面套种覆盆子等中药材灌木。该农业项目负责人吴晓泉说:“这条‘健康大道’不仅景观独特,经济效益也很好,中药材养护、采收、加工还将给更多农民带来就业机会。”
栽种中药材树苗
发展特色农业必须有的放矢,江苏淮安立足当地气候温润、自然资源禀赋良好等特点,将特优高效种植、特种健康养殖、特色生态休闲确立为农业三大特色产业,按照“优、特、精”要求,着力主攻稻米、蔬菜、生猪、家禽、龙虾、种业六个百亿级产业,以及食用菌、中药材、休闲农业三个成长型产业,取得了丰硕成果。2020年,淮安全市以南粳系列、徽两优系列适用品种为主的优良食味稻面积达155万亩、较上年增加28万亩;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6万亩,高效蔬菜产量320万吨,食用菌10万吨,中药材面积扩大到5万亩;在建的“三特”产业农业重大项目达98个,其中特优高效种植项目35个、特种健康养殖项目58个,特色农业的“拳头”效应日益凸显。
加强技术创新 迈向农业强市
冬春之交正是草莓上市的黄金期,今年春节期间,淮安韦舜生态农业园的草莓因为个大味美成为市场的宠儿。“我们依托江苏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持,建成草莓无病壮苗繁育基地,种植最新研发的草莓品种,亩均收益15000元左右,带领周边村民共同致富。”淮安韦舜生态农业园总经理程韦舜说。
淮安韦舜生态农业园
科技是提高农业水平的关键,没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特色农业很难做优,更难持久。江苏淮安积极对接高校及科研院所,攻关关键技术,开发新的品种;兴建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开展“万企联万村”活动,推动科研人员、科研成果与特色农业精准对接,形成示范效应;加强农技推广,组织农技专家应用“农技耘”等平台,进行农情监测、在线问答。
在科技的助力下,淮安特色农业亮点纷呈。2020年,江苏淮安创建绿色高质高效农业示范片68个,新增通过绿色认证产品37个,成功获批建设江苏省首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淮味千年”区域公用品牌授权品类增加到12个,年销售额突破250亿元,盱眙县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淮阴农科园成为全省首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江苏淮安正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的道路上加速前进。
延伸产业链条 实现融合发展
“我们与156家种植大户进行‘订单’合作,涉及7个作物品种,订单面积3万多亩,每亩地能为他们增收300元左右。”谈及对农业的带动,江苏景山生态有机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宗耀满脸自豪。江苏景山生态有机农业有限公司位于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该镇依托6家粮食加工企业、1家食品加工企业,实施订单农业,推广优质品种,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盱眙县马坝镇
特色农业要壮大,不能局限于特色农产品生产本身,还应在产业链的拉长延伸上下功夫,加快一二三产融合。以龙虾产业为例,随着养殖、加工、线上销售全面发力,2020年,江苏淮安稻虾综合种养面积、龙虾产量均居全省第一,“盱眙龙虾”品牌价值高达203.92亿元,连续五年位列全国水产类公用品牌首位。
一二三产融合,加速农业勃兴。江苏淮安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导向,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引导特色农业从生产环节向前后链条延伸,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无缝衔接;引导农业企业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集中,推动特色产业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针对有些企业引领作用不强的状况,采取“飞地”“抱团”等方式,统筹实施上规模的产业项目,打破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相互割裂的状态;积极顺应“互联网+”趋势,加快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作者:裴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