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号一响,士气高涨。军号是军队的标识、军营的象征、军人的语言。从今天(8月1日)起,全军施行新的司号制度。
首先我们就来看一看,新制度有哪些变化呢?总体看,新制度是将原有的名目类、勤务类、战斗类、仪式类这4类109种号谱,精简优化为了作息类、行动类、仪式类这3类21种号谱。更加简洁明了,指挥得当。具体来看一下,经过整合之后的号谱都有哪些?
作息类号谱主要用于下达日常作息指令。包括起床号、出操号、收操号、开饭号、上课号、下课号、午睡号、午起号、晚点名号、熄灯号、休息号。共11种。
行动类号谱主要在组织备战演练、执行任务或遇有突发情况时使用。包括紧急集合号、集合号、冲锋号、防空号、解除警报号。共5种。
仪式类号谱主要在组织礼仪活动时使用。包括升旗号、降旗号、追悼号、出征号、凯旋号。共5种。
央视新闻 图
司号制度的历史沿革
“三军受号令,千里肃雷霆”。军号,让号令有了“活的载体”。军号伴随着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聚集了人民军队诸多宝贵精神财富。我军早在初创时期就建立了司号制度。对于司号制度的历史沿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
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国民革命军中编有司号分队和司号兵。
1931年,正式制定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人民军队首次拥有了自己的号谱和司号制度规范。号谱分为战斗号谱、勤务号谱、名目号谱、仪式号谱4类共300余种。
1962年,(原总参谋部)通信兵部重新编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号谱》。该版号谱类别不变,但是号种精简了,精简成了109种,还附录了两类共8个练习曲谱。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军号的指挥通信功能逐步弱化,应用使用范围逐步缩小。
从2018年10月1日起,全军恢复播放作息号。
2019年8月1日起,全军施行新的司号制度。
号令明,军威肃。回顾这近百年的历史,司号制度的恢复和完善,在加强号令意识、推进军队正规化建设和提振军心士气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