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我国恶性肿瘤等国产新药研发获得重大突破
2019/08/02 10:03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北京8月1日电 记者袁于飞从科技部会同卫生健康委日前在北京召开的“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专项”)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两年来,该专项获批14个1类新药,涉及恶性肿瘤、艾滋病、糖尿病等,有效减轻了患者的负担,为老百姓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专项技术副总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介绍了2017年以来专项支持获批的14个1类新药情况: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获批6个1类新药,包括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药物安罗替尼、乳腺癌治疗药物吡咯替尼、直肠癌治疗药物呋喹替尼等3个化学药,以及黑色素瘤药物特瑞普利单抗、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药物信迪利单抗、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药物卡瑞利珠单抗等3个PD-1抑制剂。其中,安罗替尼上市一年来销售额已达26亿元。

  在病毒性感染疾病防治方面,获批4个1类新药,包括:艾滋病治疗药物艾博韦泰、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丙型肝炎治疗药物达诺瑞韦钠、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药物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其中,艾博韦泰是国内首个、全球第二个抗艾滋病长效药物。

  在耐药菌感染防治方面,用于治疗耐药革兰氏阳性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可利霉素具有口服吸收度高、剂量小、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诱导耐药率低的特点。

  此外,针对其他类疾病,专项支持的慢性肾性贫血治疗药物罗沙司他、Ⅱ型糖尿病治疗药物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和银屑病治疗药物本维莫德等3个新药也成功获批上市。

  新药创制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常务副主任刘登峰表示,我国初步建成国家药物创新技术体系。截至2019年7月,我国累计139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其中1类新药44个,数量是专项实施前的8倍。而且,随着专项的实施,我国新药研发和产业国际化步伐加快。截至2018年年底,累计超过280个通用名药物通过欧美注册,29个专项支持品种在欧美发达国家获批上市,23个高端制剂品种以及4个疫苗产品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一百多个新药开展欧美临床试验,一批自主研制的新药及高端制剂走向国际。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