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巴黎圣母院教堂将由中国设计师重建?落地可能很小
2019/08/07 10:12  界面新闻  

  

  8月6日,一则消息在社交网络里流传开来:由中国设计师提出的方案在一个巴黎圣母院教堂重建设计的竞赛中拔得头筹。

  这让不少中国网友欣喜:它是否意味着,被大火烧毁的巴黎圣母院屋顶将在中国设计师的智慧里重生?

  遗憾的是,尽管这个方案匠心独运,但它能够真正落地的可能性非常小。

  首先,该竞赛是由民间机构GoArchitect发起的,并非法国政府,公开资料也未显示它获得了任何法国官方的授权。

  界面新闻查阅了GoArchitect的相关资料发现,这其实是一家注册在美国洛杉矶的独立出版商,而非部分中文媒体在报道时所误称的“法国建筑设计协会”。该公司的网站记录显示,它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十分年轻的公司。

  其次,该项竞赛在法国国内几乎没有影响力。界面新闻查阅了当日关于该项竞赛的外文媒体报道,截至发稿时,除了几家建筑行业媒体的英文报道之外,并未看到任何法国主流媒体的报道。

  不过,GoArchitect发起这项竞赛的初衷,并将之命名为“人民的巴黎圣母院教堂设计竞赛”(The People's Notre-Dame Cathedral Design Competition),本身就是为了呼吁法国政府对一切可能的方案采取开放姿态。

  在GoArchitect为该项目发起的众筹页面上,描述中写道:“从加拿大的农村到大都市上海,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将他们的个性、愿望与灵魂融入设计之中。最重要的是,它培养了一种信念,即面对悲剧的创造力是宝贵的。”

  自四月份大火之后,圣母院的修复方案就引发了“路线之争”:恢复原貌、还是加入创意性改造?

  由于巴黎圣母院在法国文化和历史中的地位,“恢复原貌”的观点在刚开始占据了上风。不过,在火灾中倒塌的塔尖并非圣母院始建时的建筑,而是建筑家杜克在19世纪主持修缮时所加建。

  鉴于此,法国总统马克龙明确表态不反对用“当代建筑样式”代替倒塌的塔尖。7月17日,法国通过了一项具有争议的重建法案。按照该法案,圣母院不必按照原样重建。

  这一消息大大鼓舞了设计师们的创造力。

  在冠军作品“巴黎心跳”中,来自中国的两位设计师蔡泽宇、李思贝利用磁悬浮技术在塔楼设计“时间胶囊”装置,时间胶囊上下浮动,每半个世纪打开一次——因此称为“巴黎心跳”。此外,利用塔楼玻璃的折射,还可在内部形成玫瑰花窗。共有来自56个国家的226项方案入围此次竞赛,3万多人参与了投票。

  

  

  蔡泽宇来自杭州,先后求学于清华大学和康奈尔大学;李思贝来自北京,先后求学于北京工业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两人现在都旅居于美国芝加哥,且都为著名的SOM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

  “我们相信,2019年的大火将标志着巴黎圣母院的新纪元。”蔡泽宇和李思贝说。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