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江东时评 | 批评“热列欢迎”的背后 是众人对大学的殷切期望
2019/08/18 20:38  新华报业网  陈立民  

  8月中旬起,高校陆续迎来新一轮开学季,各种开学典礼花式上演。然而在清华大学2019级新生入学报到仪式上,校长亲自迎新、各省状元云集的盛况却被一个错别字抢走“风头”:经管学院所挂横幅上的“热烈欢迎”写成“热列欢迎”,继而引发网友群嘲。有人调侃“天气太热了,把‘烈’的四点水蒸发了?”“‘清华大学’应该改成“青华大学”,还有人质疑,前有北大“鸿浩之志”,今有清华“热列欢迎”,名校为什么越来越“没文化”?

  

  身为国内顶尖学府,竟然犯下如此低级错误,无怪乎被网友口诛笔伐。说起来或许有点冤,只是一个学院的失误,却要整个清华大学来“背锅”,但仔细想想,其实一点也不冤。是清华的老师和学生文化程度低,不知道“热烈欢迎”该怎么写吗?显然不是;是清华大学水平太高,“热列欢迎”其实是另有深意吗?从其他学院“热烈欢迎”横幅中略加分析,应该也不是。那么,普通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简单错字,为什么经过横幅制作者、经办人、审核人等几重环节都无人发现无人问津,最后堂而皇之地获批悬挂,成为一个笑话?说到底还是工作不细致、态度不认真、作风不严谨。以小见大,并非就是“小题大做”,“小”错字背后的“大”问题,值得清华大学和其他高校警醒反思。

  清华大学,包括之前为“鸿浩之志”致歉的北京大学,自应为它们的错误买单,然而仅以错别字、读错音等失误就认为名校“没文化”“没底线”,未免有些过于粗暴武断。一方面,北大清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成就了名校之“名”;另一方面,历经岁月洗礼和数代人的共同努力,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中国顶尖名校,依然名家辈出、实力超群,足以匹配名校之“实”。这是有客观数据做支撑的,无论从学科实力、影响力和口碑声誉等方方面面,几乎都是世所公认的“首屈一指”,也是无数中国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神圣殿堂。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种“神话”般牢不可撼的存在,承载着人们对于“大学之大”的殷切期望和深厚信任,以至于人们对于名校要求完美、容不得半点瑕疵,才使得它们所犯的错误如此令人难以置信、难以原谅。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错。因为写一个错字、读一个白字,就上纲上线、口诛笔伐到“辱没祖宗”“名校失格”甚至“阴谋论”的程度,未免有些过于诛心。

  其实,类似这样的事件,近年来并不少见。一方面,高校要深刻吸取教训,珍爱自己的“羽毛”,在提升科研硬实力的同时,不懈怠每一件“小事”,不掩饰每一个“错误”;另一方面,人们也应抱持冷静理智、客观公正的心态,不能“因爱生恨”,因名校盛名而对其过度炒作、无限放大。再者,鉴于高校近年来在不同场合中的错字频出,若将舆论关注点从对“热列欢迎”“鸿浩之志”等个体特例的猛烈讨伐,转移到对传统文化的普遍重视和深刻反思中来,试着多一些平和善意和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