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涉嫌店外经营,已认识到错误,借本人朋友圈向大家宣传:请勿店外经营,保持城市环境。”19日,浙江温州瓯海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对一起商户店外经营行为采取“集赞减罚”:商家在朋友圈发消息并集齐20个赞后就可减轻处罚。
近年来,“集赞减罚”逐渐被当作一种治理新招,不只是市容市貌,针对交通违法等其他一些比较常见的违法违章行为,江苏连云港、广东番禺等地也曾试行类似的举措。这说明,“集赞减罚”有一定的市场,受到一些地方的推崇。“集赞减罚”是“柔性执法”的体现,在执法过程中,在保证不违反公平正义前提下,兼顾法理与人情的“柔性执法”,逐渐成为共识。“集赞减罚”面向的是一些仅有轻微违法行为的初犯者,对不少人来说,轻微违章违法行为大多数情况都属于情有可原,如果“一刀切”地强行罚款,虽然合法合规,但未免不近人情。惩戒只是手段,而非目的。通过发朋友圈集赞这样的柔性执法方式,既可以达到警示与教育的作用,通过熟人间的社交传播,宣传效果可能会更好。
当然,“集赞减罚”毕竟是“法外之举”。执法者肩负着确保规则充分有效运行的责任,如果因为选择性执法或者没有原则的所谓“柔性执法”而让“规则”蒙羞,对法律规则的破坏性则更大。假如“朋友圈集赞”只剩温情和感激,却没有实质性减少违法行为,那么这样的执法很可能停留在一时“不好意思”的短期效果,甚至会产生破窗效应。这提醒我们,“集赞减罚”的执法创新要取得更好的效果,一方面要深入调研,弄清“集赞减罚”对纠正违法违章等行为到底有多大效果,必要时做相应调整。另一方面,对具体的减免规则,最好经过民意征询环节,保证规则透明化,减少自由裁量的空间。如果执法流程能够更加完善,温情而有效地守护好规则,那么“集赞减罚”的创新举动才能换来更多支持,成为城市管理的精彩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