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国家出手了!明年起,保健品上必须大写加粗这几个字!
2019/08/24 13:38  央视新闻微信公号  

  市面上形形色色的保健品为卖高价,一些厂商把保健品吹得神乎其神,而不少老年人深信保健品功效,甚至当药品购买。日前,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2020年起全国所有保健食品须醒目标明: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

  标签警示要“大写加粗”

  《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明确,从2020年1月1日起,所有保健食品都需要设置警示区,并且标注“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警示语。 警示区面积不少于其所在版面的20%,警示用语使用黑体字,让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看得更加清楚。

  

  保质期在显著位置清晰标注

  对于很多消费者反映的保健食品保质期找不到、看不清、难计算的情况,《指南》要求,在保健食品标签显著位置,以“保质期至某年某月某日”的方式清晰标注。

  选购保健食品要认准小蓝帽标志

  《指南》还提醒广大消费者,选购保健食品要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也就是常说的小蓝帽标志,注意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标签说明书的要求和禁忌。 一旦对所购买的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有质疑,或遇到夸大保健食品功效、宣传疾病治疗功能的,及时拨打12315投诉举报。

  新闻多看点

  NEWS MORE

  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

  长期以来,不少保健品牌抓住老年人等消费者的心理特点,通过各种途径展开洗脑营销,以致不断有消费者深陷其中。 2017年以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联合9部门查处保健品违法违规案件近6万件,案值30多亿元。 “神药”“包治百病”几乎成了这些保健品的招牌幌子。

  夸大保健食品功能、虚假宣传

  2019年5月,湖北警方公布爱之康公司的丹活胶囊,在现场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一位自称是某医学院专家教授的男子表示,只要服用了这种胶囊,不但能够补钙,还可以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等疑难杂症,让并发症晚来二三十年。

  

  非法添加药物

  除了夸大保健食品功能、虚假宣传,更有部分违法者在保健食品中非法加入药物。2019年6月,浙江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的仁和胰宝胶囊,对外宣称具有降血糖功效。据不法分子交代,他们的产品之所以销量这么大,就是因为服用者感觉这些保健品的降血糖效果非常明显,因而多数都会回购。而事实上,这些效果都来自里面被非法添加的药物成分。

  

  浙江省台州市市场监管局稽查支队队长 应建德:1颗降糖类的类似保健食品里面,含有相当于8片的格列本脲成分,再加上4片的苯乙双胍成分,相当于1颗里面就是12颗的药品成分。如果有人对这种药品敏感,对他的身体来说这可能是致命的。

  保健品市场中推销套路多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保健品市场中,还存在着免费礼品、假借公益、夸大承诺、“专家”讲座、现身说法、“亲情”服务、免费旅游等常见套路。全国市场监管部门还将进一步严格保健食品准入,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给保健品标注警示用语,是一种治理上的创新尝试。要整治“保健”市场的虚假宣传乱象,需要企业自律、恪守底线,需要监管持续发力、保持高压,还需要消费者擦亮眼睛、理性消费。

  保健品不是药物!

标签: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