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亳州、涪陵、歙县……一读就错?
2019/08/31 17:18  光明日报  

  明明是常见字,却一读就错,这样的地名你遇到过吗?

  要在所有地名里,挑出一个最容易读错的地名,亳(bó)州一定上榜。亳与毫只有一横之差,这个曹操故里很容易被人读错。亳州地处安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被称为「谯城」、「谯郡」等,「谯」来源于这里的另一个古国名「焦国」。这座城市最辉煌的时候是在曹魏时期,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曾被封为“陪都”,现在的亳州一名最初来自北齐时期,「亳」其实也是这里的古国名。

  在地大物博的中国起地名没有那么容易,每个地名都有自己的“脾气”。打开中国地图,估计很多地名会让人语塞,单单多音字就足够让人挠头,有些字看着熟悉,可一读就错。

  

  六(lù)安,不是liù安。在六安,你问当地人是不是到了liù安,当地人也会迷茫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铅(yán)山,怎么看都是qiān,播音员都曾读错,但其实不是qiān山。铅山县因历史上产铅而得名。而铅这个字在铅山方言读yán,因此铅山读音属于地方历史原因。

  安徽歙(shè)县,不是xī县。河北蔚(yú)县,不是wèi县。香港大埔(bù),不是大pǔ。浙江台(tāi)州,读一声而非二声。丽(lí)水,读第二声。

  诸如此类的易错地名还有很多很多……

  

  有些地名里出现的字,在不同的省份读音也不同。上海莘庄的莘,读音为xīn,不读shēn。而山东莘县的莘,读为shēn,不读xīn。河南荥阳的荥,读为xíng,不读yíng。而四川荥经的荥,读音为yíng,不读xíng。

  还有些和常见字长得很像的地名,涪(fú)陵不读péi,渑(miǎn)池不读shéng,黄陂(pí)不读pō,涡(guō)阳不是wā阳……

  有的地名可以算是生僻字考试了,山东的鄄(juàn)城,四川邛(qióng)崃(lái),山西隰(xí)县,江苏的盱眙(xūyí)、邗(hán)江,河北的井陉(xíng)、蠡(lǐ)县等。

  

  其实,这些不常见的读音和生僻字出现在地名里,大多与当地方言有关。尤其南方的方言有大量的古音遗留,而现代普通话中没有保留这样的发音,所以有些字用在其它语词时掺杂了古今的音变,用在地名上则保留古读。

  比如,广东省的番禺县,番读作“潘”,这其实是古音的遗留。而现在的广州话里,“番薯、番瓜【南瓜】”等方言词中,“番”也变读为fān了。“番禺”的「番」读pān正是“古无轻唇音”的残留。

  也有的是因为汉字衍变而产生的多音。比如地名“十里堡”中的“堡”,其实通假“铺”字,原意是驿站。后来“堡”衍变出了bǎo的读音,但人们还是按照原来通假字“铺”的音去念,就出现了外地人念不对的地名了。

  但也有一些不好念的地方,如今借助着歌曲、广告等,已经不容易再被读错。

  东阿(ē),不是东a。东阿以阿胶出名,有了阿胶的大范围推广,这个字现在并不容易读错。

  洪洞(tóng),不是洪dòng,「苏三离了洪洞县」,这句京剧唱词帮助了许多人认识了洪洞的正确发音。

  见了这么专用多音字、生僻字后,你还敢挑战读地名吗?地名,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坐标,到了一个新地方,读对地名,才能更深刻地去认识这片土地。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