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网购忠诚度测试服务 揭开隐私泄露的新雷区
2019/09/15 20:04  光明网  

  女子被陌生男子求交往,个人信息全被曝光,当她询问对方身份时,男子竟然答复自己是“网警”。9月14日,河南郑州警方通报“网警滥用职权恐吓女子求交往”事件:真相竟然是男子为考察女友恋爱忠诚度,找网站测试员冒充“网警”完成测试。

  

  “网警滥用职权恐吓女子求交往”的情节曝光后,引发了强烈关注,舆论对“网警”滥用职权、侵犯隐私等问题表示担忧。好在警方及时介入,还原真相,避免了“网警”这一职业背负莫须有的罪责;涉事人员也因为寻衅滋事而被处罚,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付出了法律代价。

  不过即便如此,此次风波所折射出的隐私保护漏洞,依然值得警醒。事件的起因是,该男子网购测试女友忠诚度的服务,而据媒体最新报道,诸如“测试感情忠诚度”“鉴渣咨询”等服务类型,在一些电商平台上相当流行,价格在几元钱至上百元不等。然而这种服务模式,存在着巨大的信息泄露隐患。比如买家下单后,这些提供测试服务的测试员,不仅会添加被测试人员的微信,为了保障测试的精准和有效性,往往还会向买家索要被测试人员的姓名、年龄、工作单位、喜好、是否有出轨史等较为私密的个人信息,然后通过各种话术欺骗被测试人员,看TA是否在情感上对买家足够忠诚。

  

  就像此次事件所显示的,那些被测试的人,一般都处在毫不知情的状态下。与此同时,虽然购买忠诚测试服务、提供隐私信息的买家,可能是和TA关系亲密的男女朋友,但私密信息在未经授权的前提下,也直接被泄露给了商家。所以,网购测试忠诚度,美其名曰为一种新型的情感测试服务类型,实质就是一场买家和商家合谋侵犯被测试者隐私的骗局。

  我们在讨论隐私议题时,往往首先会想到那些大量收集、存储个人信息的各类APP,其实相对来说,它的隐私风险反而更可控,因为至少有一个接受监管的主体。但像购买忠诚测试服务,被测试者不仅连哪些信息被泄露了都毫不知情,商家会如何保管、使用这些信息,同样远离监管的范围。个人信息被倒卖,甚至被用于骗局,都是可能发生的危险。

  从《刑法》到《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都明确包含对公民隐私保护的相关条款。比如《侵权责任法》对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进行了具体罗列,其中,“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属于明确的违规。这意味着,那些商家,根本就无权开展此类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提供忠诚测试服务的商家,还存在着欺骗消费者、私下交易等行为,它充分说明这种打擦边球的新兴服务,是一个足够乱象重生的领域。鉴于此,电商平台更应该担负主体责任,平台严控并清理相关违规服务,不能容许此类服务的存在,而不是在此次事件发酵后,才紧急清理相关的店铺。

  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在网上叫卖的服务类型推陈出新,只是这种服务业态的创新,依然需要坚守法律的底线。尤其涉及到公民隐私问题,目前的隐私保护机制的确存在缺陷,但要提醒商家以及平台,千万不要把这种缺陷当成牟利的空子。

标签: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