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比“指哪打哪”更难的是“指哪落哪”!长征四号乙做到了
2019/11/04 17:14  央视新闻  

  11月3日11点22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七号卫星送入太空。在完成发射使命的同时,长征四号乙火箭残骸还做到了“指哪落哪”!

  

  稳!准!超出预期!

  在发射后大约六七分钟,在距离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大约800公里外的湖北十堰市郧西县,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的试验队员早早等在了那里。

  长达27米,直径3.35米的长征四号乙火箭残骸,准确地落在了他们此前经过计算的那个无人的山头里。 稳!准!超出预期!这是试验队员对此次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进行定点落区验证的评价。

  

  要知道,以往运载火箭残骸落区范围高达1900平方公里,每次发射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落区人民的生命安全、生活安全和财产安全。

  而此次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实现了“可控”的降落区域,将大幅改善落区安全环境。

  如何做到“指哪落哪”?靠它!

  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是靠什么掌握了“指哪落哪”的本事呢?关键就是这次在火箭箭体上安装的这个像“小栅栏”一样的装置, 它的名字叫作“栅格舵”。

  “栅格舵”就像给无控的一子级装上一对“聪明灵活的翅膀”,使一子级落区范围缩小85%以上。

  

  栅格舵主要是在再入返回段中发挥作用。栅格舵的舵面大小、栅格数量和厚度等都将影响栅格舵的气动特性,靠风作用在偏转的舵面上所产生的不同大小和方向的推力,来实现落区控制。

  可将落区控制在目标点5公里范围内

  在火箭再入返回段的坠落过程中,由于地面是无法操控的,全靠箭上的控制系统自主完成。火箭根据自身的速度、姿态、位置等方面的因素,然后通过复杂的程序控制舵面精准偏转,让箭体飞向预先设定的目标点。研制人员表示,他们现在有把握将火箭的落区控制在目标点5公里的范围内。

  

  最关键的是,这项技术将为我国后续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研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签:
责编:廉昕朦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