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怎么刹住高校逃课风?
2019/11/25 11:08  光明日报  

  

  近日,有媒体做了一项针对大学生逃课现状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被调查的77名大学生中竟有66人有过逃课的经历,如此“高频”的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为何屡禁不止?究竟是什么导致学生们逃课?他们逃课后又去干什么?

  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频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机制上的矛盾问题,也有学生、教师、课程、学校、社会等多方因素,很难笼统地“一言以蔽之”。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青年一代有远大理想、有过硬本领、勇于担当,我们的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学生逃课现象也不例外。我国高等教育经历数次“扩招”后,高校的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实现了大学梦,但部分高校的管理没有同步调整,无法承载急速扩张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带来的结果之一,就是曾经在世人眼中的“象牙塔”如今已不再那么光鲜了,以往“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也没有什么神圣感了。不再珍惜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大学生逃课现象背后的肇因之一。

  从学生自身来说,身处大学校园的他们应珍惜学习知识、充实自己的大好时光,正处花样年华的他们可谓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然而并非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将普通大学生的生活上升到时代担当和责任使命这么高的层面,也并非每一个大学生都会通过个人的不懈付出而尽可能地把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充实。不少大学生该上课时不上课,是缺乏自律的表现。

  从高校课堂来说,自2018年起,针对高等教育,教育部虽多方力求高校要淘汰“水课”,多致力于打造更多“金课”。但从教师本身而言,限于个人专业水准、学识积累、思维方式、生活阅历以及敬业程度等多方原因,不是每一位上课的教师都能够把自己负责的课程讲成“金课”。“水课”因技术含量低、陈旧老套的内容而缺乏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学生逃课的发生。

  如上所述,面对当前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仅靠一纸规定就简单了事,而是需要综合应对,一方面要积极发挥教师和学校的主体作用,更多地以“金课”来满足学生的学习之需,尽可能地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另一方面,家庭、社会应该主动介入,营造适宜大学生学习成长的良好氛围,减少逃课现象的发生。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