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安装ETC,不欢迎使用高速公路。”这是日前厦门高速收费站站口曾挂出的标语。无独有偶,据媒体报道,在泉州晋江街头也出现了类似的通告,称从12月2日起,未安装ETC禁止从晋江范围内高速入口驶入高速。尽管“霸道”标语已经摘除,背后的问题仍值得深思。
ETC意为不停车收费。鼓励办理ETC,是为了省去停车缴费的时间,方便车主通行,提升道路的通行率,其初衷值得肯定。为了推广ETC,各大银行还相继推出了优惠打折措施。按理说,办理ETC好处多多,应该大受车主欢迎。随着国家全面推进高速公路收费制度改革,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将在年底取消,尽快办理ETC也是大势所趋。
即便是这样的便民服务,在推广过程中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没有好的方式办法,也可能好心办坏事。鼓励办理ETC出发点是好的,然而“不装就禁止驶入高速”,这样的做法显然没有顾及车主情绪和合法权益,过于简单粗暴、操之过急。涉事方解释称,这样做是想从侧面鼓励便民通行,以缓解高速公路收费站拥堵现象,可最终却给不少车主“添堵”——装ETC是为了“便民行”,岂能成为“拦路虎”?高速公路是公共道路。装不装ETC,何时装ETC,应由车主自由选择。任何时候,装不装ETC都不应成为能不能通行的理由,任何单位都无权以此设卡拦路。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ETC从推广到普及,用户需要一个慢慢了解和接受的过程。“不装就禁止驶入高速”,这样的思维暴露出高速管理部门在管理中没有从车主的实际需求出发,服务意识还有待提升。该反思的是,一些车主为何不响应好政策,找出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比如,一些车主认为办理ETC需要绑定银行卡不方便,存在安全风险;一些车主上高速次数不多,暂时无需办理。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各地在推广ETC时,应重点考虑如何简化办理流程、保证用卡安全,如何保证ETC车道数量与快速增长的ETC车辆相匹配,如何确保人工服务满足未安装ETC车主需求,等等。很显然,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加强配套设施来推广,比用“不欢迎”“禁止”来倒逼更能获得用户认同。
现实中,稍加梳理,不难发现,诸如此类“便民行”沦为“拦路虎”的案例还有不少。有些地方公厕改造升级期间“无厕可用”,有些服务窗口开放时间与百姓时间不对表等等。“便民行”为何成了“拦路虎”,归根结底还是缺乏服务意识,服务水平跟不上老百姓的期盼。只有多倾听百姓意见,多一些细节考量,就意见找对策,就问题想答案,把老百姓满不满意作为最终标尺,才能击退“拦路虎”,让“便民行”更畅通。
交汇点记者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