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全球精英对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探讨充满热情,对中国方案助力解决世界难题寄予厚望。如何激活中国蛰伏的发展潜能?2019年岁末,“亚投行之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接受了财经头条、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交汇点新闻的联合专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郑新立
在郑新立看来,2019的全球经济是不及格的,他认为单边主义造成了全球供应链出现紊乱,也使得贸易增速开始下降。
郑新立坦言,这是全球化的一股逆流,“现在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对抗逆流的有效办法。”不过郑新立对2019年的中国经济非常认可,同时他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希望。他表示,只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通过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中国经济将在明年出现众多亮点。
“因为在出口增速下降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发挥内部的潜力,扩大消费、扩大投资。”郑新立说,中国的经济增长,在万亿元美元以上的经济体里边,增长速度仍然是最快的,“中国除了经济保持一个适度的增长,另外经济结构在优化,所以对(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我觉得应该(可以)打到8分。”郑新立说。
郑新立认为,中国的增长潜力巨大,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好多潜在的需求,有待于我们通过改革把它变成有效需求,然后就能够有效的拉动经济的增长。”郑新立表示,中国要把自己的事情干好,这就是对全球经济最好的贡献。
明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我国也即将迎来“十四五”规划,在郑新立看来,“十四五”会把乡村振兴作为一个着力点,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郑新立说,中国改革此前之所以能够保持百分之九点几的增长速度,关键是我们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通过改革推动了结构的调整,通过结构调整释放了经济增长的潜能。“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通过农村的改革,乡镇企业崛起,农产品供给和工业消费品的供给,一下子解决了匮乏的问题,支持了80年代经济的起飞。”郑新立说,到上世纪90年代,我们通过国有企业的改革、振兴四大支柱产业,把生产资料的问题也解决了。
郑新立说,进入21世纪以后的第1个10年,我们通过发行国债,拉动投资,把我们的高速公路、高铁网、信息网变成了世界第一。“这也支持了21世纪第1个10年的黄金增长期,10年的时间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5%,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发展最好的一个时期。”郑新立说。
郑新立介绍,进入新世纪的第2个10年,我们通过对第三产业减税,为第三产业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条件,第三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尽管第三产业现在还有很大的空间,但是过去的十年我们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增长。
“那么在结构上剩下最后一个硬骨头需要我们啃下来,这就是城乡差距。”郑新立指出,我们农村还有5亿多人口,那么他们的人均收入跟城里人比,那么只有是1:2.7,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只有全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28%,所以实现乡村振兴将成为“十四五”结构调整的着力点,也是我们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一个着力点。
“明年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明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郑新立表示,要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经济总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明年我们的国民经济会出现许多亮点,我对明年我们经济充满了信心。”郑新立说道。
交汇点记者 范杰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