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之魂 文以化之 文以铸之 ||
三杯两盏 心灵休憩
相约点读 不见不散
回家 回家丨第20期
❖点击收听❖
踏雪归乡(有删节)
作者 张金凤
一枝红梅挑开了腊月的门帘,北风中都是节日的气息,睡梦里全是故乡的年景。
年是一缸陈酿,被节令的咒符封存,在人们的殷殷盼望里,直到腊月才缓慢开封。当朔风扫净天空的阴霾,雪花浆洗了岁月的风尘,腊月的酒就再也封不住,香气四散,人们踏着厚厚的雪毯回到故乡,畅快淋漓地取饮那坛岁月的醇香。
年的香气就像一道岁月里的密码,折叠在二十四节气的夹缝中,尘封于十二月的窖缸底部,寒风凛冽的腊月,它被纷飞的大雪撩拨,封条瞬间风化。千里冰封也封不住的香气将基因里的密码激活,人们骚动不安,所有的指向都是一个方向:回家过年。
回家的路也许很近,中间没有万水千山,但却横亘着沧桑岁月;回家的路或许很远,需要用一年的盼望捻成一张票根。车站、码头、渡口、机场到处是拥挤的人群,各种各样的启程和出发,充满了隆重的仪式感。积攒久远的豪迈情怀,伴随着漫天飞雪进入高亢的乐章。患得患失的心情,焦灼不安的面孔,都为一张回家的票。回家的人摩肩接踵,回家的路一票难求,腊月里最动人的一句话是:有票了!手握一张回家的票,那才是握住了最大的幸福。租车、拼车、自驾车,无票也要回家,他们浩浩荡荡向着迢迢乡关进发。大寒小寒又一年,腊月的风雪分外殷勤,来给年的盛宴加油助兴,回家过年的人,头顶雪花,身披尘埃,日夜兼程,朝圣一般归来。
回家,是腊月里最闪光的主题。家里有什么呢?没有金山银山,没有香车宝马,甚至连大街上的路灯都疲倦地昏黄着。破旧的屋子、衰老的爹娘,被寒冷覆盖,跟简陋相依;老家是两扇柴门,当初,他一甩门扬长而去,现在只想回去,给当年那一声“吱呀”的哀叹忏悔。
火车、汽车、驴车都坐过了,最后需要用脚板去丈量那段崎岖的山路。在城市里走惯了柏油路的皮鞋被咬出满脚板的包,这仿佛是他欠故乡的一笔债,一回到这片土地上,那亏欠过土地劳作和汗水的脚就会疼。
远远望见几缕炊烟,泪就盈满眼眶。家乡的烟火还在,并没有因为你的远走而消失,它们一直努力地延续着乡村的暖,保养着土地的根;村头几棵老树更显沧桑,它们是村庄的年轮,枝丫上还刻着游子的童年故事;几段土墙已近坍塌,就像残破的黄卷,此间文章读来已经恍如隔世。
那么多从故乡出走的身影,他们或者淘到了金子,富贵成豪;他们或者折损了青春,收获了沧桑。每当他们夜晚独对星空时,浮华和名利都被过滤掉,他们的心灵惦记的是最初那两扇柴门,那是故乡的眼睛,铁锁锁不住它牵挂的眼睑。如今,他们回来了。越过两道房门才能到达他的里间屋,那是祖祖辈辈的规矩:年轻的后生要藏在最深的那间房间里。是不是从遥远的祖先那里就预言了孩子们远走高飞的线路,就那么深藏着?远在千里的你,梦里曾无数次推开家门,栖居在曾经厌倦的窄仄小炕上,一翻身才知道是硬板床或者席梦思。你在梦里哭出声来:闭着眼都能走准的家门,却那么远,那么远。
为你解析
——乡愁之苦是因内心的审美需求未能满足而产生,乡间的过往小事,经时间酝酿而成美好,思念中伴有无法释然的苦涩。
——乡愁是由于赤子之情未能找到归依和寄托而产生的怅惘,有一种凄美之苦,只好在梦中去求索了。
——乡愁是难以向人诉说一种悲凉,只能在心中独自默默品尝。
作者用最真诚的笔墨描写了接近年关时,游子们不顾千山万水的阻隔,一心归乡的情景,表现了游子对家乡的无比热爱、眷恋与思念之情和回家后的感动与喜悦;也通过写家乡对游子的挂念与期盼,表达了故土难离、乡情永驻、亲情永伴的情怀。
2020年春运已经开启,跟往年一样,川渝等西南方向大客流已提前启动。春运来了,春节就不远了。对不少在外打拼的人来说,一年一度的春运,就是他们的春节序曲。带着温情上路,奔向家的方向,那份心情,那种期盼,如同离站火车拉响的那声汽笛。
穿过人海,我们回家团聚。
倾尽一生 走不出家门的凝望
欢迎投稿或留言
点读你最喜爱的作品
静待你的声音
投稿邮箱:
xinhuabaoye1234@163.com
素材来源:张金凤《踏雪归乡》、新民晚报、视觉中国
读语音的 | 赵梓会
搞排版的 | 吴盈青
画画的 | 杨晓珑 朱丹清
拿魔温 | 朱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