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16日下午,南京室外的温度仅有三四摄氏度,还下起了淅沥沥的小雨。潮湿和寒冷,却挡不住“送暖小分队”的一腔热情。在16日、17日,三支小分队要完成丰县、响水、南京三地困难家庭的“送暖”计划。这一份暖意,是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水滴公益爱心基金联合爱心企业,精心准备的一份春节年货大礼包。大礼包里面,有米有油,还有香肠、干货、炒货、羊奶粉、果汁、点心,甚至还有一条厚实的棉被。
下午两点半,2020年春节水滴公益“新芽计划暖冬行动”启动仪式刚一结束,三支小分队就踏上了“送暖”的行程。
南京小分队从活动现场直接出发,甚至都忘记了带伞。当队员们和社区的工作人员拎着大包小包、带着一身雨水出现在菊花三村的孙爱琴家里时,孙爱琴感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是一个残疾之家,两本残疾证就摆在卧室床头的抽屉里。孙爱琴85岁的老母亲躺在朝南的小屋子里,她精气神儿还很好,讲起话来声音洪亮,但却因为腿疾常年下不了床。已经62岁的孙爱琴,仍旧要在社区做一份保洁工作,那是全家赖以生活的经济来源。
看着“送暖小分队”带来的各色年货,孙爱琴只知道重复“谢谢!谢谢!” “平时过年都准备些什么年货呢?”记者问她。她眼圈红了:“不能讲,讲了要掉泪水……”旁边的丈夫赶紧来打圆场:“今年好了,今年能过个好年!”
和孙爱琴同在一个小区里的王甫刚,也是一位保洁员。当“送暖小分队”冒雨来到他家门口时,他正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忙活着。急急忙忙赶回家,王甫刚打开房门,就局促不安地搓着手说:“对不起,地方太小,不能请你们坐了。”王甫刚的家:十来个平方米的房间,大半空间被一张床占据,其余的地方摆了柜子、饭桌,仅留下窄窄的走道。带去的“年货大礼包”,只能摆在床上。礼物一样样拿出来,瞬间就摆满了半张床。
王甫刚是徐州人,已经来南京20年了。“现在回不去了!扎根南京了!”王甫刚的热情和乐观感染了“送暖小分队”的队员们。
在秦淮区,“送暖小分队”又被一位活泼开朗的脑瘫姑娘和一位清贫却无比孝顺的老先生感动了。
阳光里小区陈卫荣是一位脑瘫儿的爸爸,他个子不高却显得非常精干,大老远就来迎接我们。18岁的女儿和有脑梗后遗症的父亲在家里等候,一见客人进来,都热情地出来打招呼。特别是小陈姑娘,开心地欢呼雀跃,跳着从房间里出来,大声说:“叔叔阿姨们好!”。她虽然是一位连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的“特殊孩子”, 陈卫荣却满怀宠溺的目光看着女儿。出门时,他仍热情礼貌地把大家送到楼下,送上车。
雨花小区的李建华是一位圆脸憨厚的大叔,虽然还未到退休年龄,却因为严重高血压内退在家。每月两千多元的内退工资,是他和80多岁的老母亲、智力低下的儿子全部的生活来源。李建华母亲半躺在客厅沙发旁边的一张小床上,这位有腿疾、腰疾、长期卧床的老人却对儿子赞不绝口:“我不中用了,什么事都是儿子搞!他给我洗、擦,做饭,我全都靠他了。”面对母亲和社区主任的夸赞,李建华却害羞了:“自己家母亲,应该的。”
李建华一家是南京小分队本次送暖行动的最后一家。从他家出来,回到车上,车厢里的空气安静了很久。这些生活清贫却充满了力量的人们,他们面对生活的勇气、热情乐观的生活态度却深深打动了我们。
身在逆境,他们却像一束光,让无力者有力,让悲伤者前行!
交汇点记者 刘霞/文 陶蓉/摄陶蓉 高鑫 王昊晨 余勤雍/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