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战疫心理室|囤货囤货囤货,我们囤的是货还是情绪?
2020/02/10 09:07  新华报业网  

  本期主持人:陈洁

  对话嘉宾: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

  张纯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先后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及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工作。擅长从历史的角度审视个体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力,擅长运用心理管控技巧处置社会治理风险及社会冲突。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无论是社会层面还是每一个人,保持理性客观的心态都非常重要。当关于“囤货”的新闻、段子、心理不断涌入的时候,我们或许应该探寻这些行为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然而从自身出发,找到解决它的路径。希望这次与心理专家张纯的对话,能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过分囤积,是一种不良心理反应

  一位网友发布的抢购时间谱。

  一位网友自嘲:中年妇女找到了囤货的理由。

  记者: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囤货”是提及率比较高的词语。对此,您怎么看?

  张纯: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社会心理反应。在心理学上,我们把人对未知的恐惧叫原始恐惧,就像这次的新冠肺炎,它是一种新的疾病,病毒究竟是怎么传播的,它将会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大家心里都没有谱。当我们自己的知识积淀解决不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的时候,人处在应急恐慌的状态之下,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情绪反应,他觉得不安全就会囤积。

  这其实就是处在应急的状态下动物的本能。你会发现,所有的动物都是这样,在应急状态下,它会拼命地往自己的洞里面拖东西。就像人压力大的时候,喜欢拼命吃东西一样,都是为了缓解焦虑。所以,在我看来,适度地储备一些食物一些用品实际上是正常的反应,适度的焦虑会让人警觉,但过分的囤积就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反应了。

  兽用双黄连:关我何事?

  记者:最近“双黄连”一夜被抢,就有网友调侃:你还记得当年的“板蓝根”吗?

  张纯:汶川地震后,我去了当地6次,曾经亲眼看到过有人在家疯狂囤积矿泉水,堆了半个房间。不管我怎么跟他说,没有必要,你这一大堆矿泉水一辈子都喝不完,想让他能够分点出来给民政部门给其他人,他都不肯:“我好不容易弄来的”,还反问我:“万一呢?”

  日本海啸的时候,因为误信食用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海水受污染影响食盐生产等谣言,曾经有人屯过一辈子都吃不完的盐。“非典”时期囤的板蓝根还没喝完,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双黄连遭疯抢下架了,有的人开始抢各种双黄连配方原料,几百几百地买自己回家熬,超市的双黄莲蓉月饼也卖完了,甚至兽用的双黄连也不放过。

  我们回过头来去看,当初囤盐、囤水、囤板蓝根的行为很可笑,但是我们会发现,这样可笑的事情,现在依然在发生。

  在疫情防护用品仍供应紧张的情况下,有人出了道口罩数学题

  因含“双黄”二字,月饼也一度被抢没了。

  微博上一位认证为知名教育博主的网友的分析。

  不抢不缺一抢就缺,折射从众心理

  记者:有的人也理解不了自己,说我家里明明还有菜,但看到微信群的朋友在抢,我就要下手,最后多到菜都烂掉。

  张纯:对。这实际上还有一种从众心理。人是社会化的动物,没有一个人能够离群所居。我们说人有两大评价机制,一个是自我评价,一个是社会评价。当自我评价高于社会评价,这个人可能比较膨胀;如果社会评价高,自我评价低,你说他好,他却觉得自己愧对你,会抑郁。我们人类其实是不断地根据社会评价调整自己的行为。比如说大家都在买东西,我买还是不买,别人买了我不买了,我就觉得万一呢?所有人都活得很自在,唯独我因为没买,一失足成千古恨。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从上古时期到现在都是这样的,是慢慢进化而来的。

  "我们不要互相折磨好不好?"一些超市贴出的海报,道出了蔬菜供应实情。

  为什么这次囤货的反而是年轻人

  记者:我们怎么缓解囤货背后的焦虑,您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张纯:解决过度焦虑问题,首先要从认识上做调整。一时的困难并不意味着永远得不到,国家总有办法去解决老百姓的问题,不要跟着大家一窝蜂,适度的买一点可以,不要一下囤积那么多。

  第二个要优化环境。你会发现,这次年轻人抢购的现象比较多,为什么?因为现在各种各样的信息太多了,很多相对矛盾的信息传来的时候,就会使他感到焦虑。当我们没有相应的知识去辨析信息的准确性的时候,就不要一天从早到晚都盯着手机看,要让自己适度地抽离。不妨用这段时间,来优化自己家庭的小环境,整合一下与自己家人的关系。比如,我们在家里是不是可以搞一个围炉夜话,跟心爱的人来谈一谈我们相知、相爱、相处的过程;比如我们和自己的孩子,过去大人长时间在外面劳作,忽视了孩子的感觉,能不能趁机整合一下亲子关系?

  第三个可以适当地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让家成为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让所有人在有限的范围之内都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减缓自己的压力,他还会囤货吗?他就不会了。心理学也讲能量守恒,缺什么补什么。

  适当地与“屏”抽离,也是缓解焦虑。

  向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但前提是你还会过吗?

  记者:通过这次,有人发现,我们与最亲近的人,反而不会相处了。

  张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也在积极转型,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我们总是希望能够过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希望让自己的节奏慢下来,希望回归家庭,但是这次真的让我们回家了,我们却发现,我们已经忘了,如何在一个熟人社会里扮演老公的角色、爸爸的角色、妻子的角色了。通过这次超长时间的家人相处,我们也需要反过来去思考,自己与家人的相处模式。

  在陌生人社会,家庭的功能日渐在日渐式微,我们有同事,有客户,有朋友,很多社会关系,家其实已经变成了一个临时性的居所。很多人回到家以后,简简单单讲几句话就洗洗睡了,已经忘记了在家庭关系里应有的责任,究竟应该怎么跟家人相处,甚至这次这么长时间的相处,我们发现我们彼此之间原来已经陌生了。所以从个人角度来说,现在正是我们回归家庭,重新整合家庭关系的最好时间。

  重新思考诸如丧偶式育儿这样的教育话题、社会话题,重新整合家庭关系。

  对于各级政府来说,我认为接下来必须更加重视对于社会心理的管理和控制。从某种程度上讲,面对重大的应急事件,老百姓情绪的稳定往往比病毒的抑制更重要。

  交汇点记者 陈洁

标签: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