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孩子下课后的托管问题,最近让南京市民周女士很“头大”。
周女士介绍,她家孩子上三年级,下午4点50放学,学校可以延时服务到下午6点,她想给孩子报名,但是发现班上一个报名的都没有,但是却有几个孩子去上了外面的托管班。周女士说,据她了解,他们之所以选择外面的托管班,而不上学校的,是因为学校师资紧张。“下午4点50后三个年级的孩子集中在一个班,由一位老师负责看管,这些孩子自觉学习的少,大多在教室内玩,学习氛围不够理想”。为此,她给#拍客问两会投稿#希望代表委员关注:“双减”后,学校和家长怎样充分利用延时放学这段时间,让孩子更充实、家长更放心。
提高小学生延时放学质量#拍客问两会#
连麦全国两会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也关注到周女士这个问题,他表示,目前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存在形式单一、学校场地设备等资源及资金不足、部分地方教育部门不够重视等问题。鉴于此,他建议,学校应丰富课后延时服务的形式,提供如职业体验与生涯规划、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读书指导活动、文学鉴赏活动、艺体交流活动、科学实验活动、非遗进校园活动等课程,通过各种科学、得力措施,使课后延时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同时,构建融合各种社会力量的平台,调动企业、大学、社会公益组织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学校课后延时服务。
通过大量的调研,贺云翱委员带来了《关于丰富“双减”课后延时服务形式的提案》:
权威数字
到2021 年 5 月,全国共有 10.2 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延时服务,6496.3 万学生、465.6 万教师参与了课后延时服务。其中,城区学校覆盖率为 75.8%,学生参与率为 55.4%,教师参与率为 62%,部分大城市课后延时服务学校覆盖率超过 90%。2021 年 7 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各校应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并规定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各地的相关政策也纷纷出台,2021年秋季学期,绝大多数地区已实现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
提案摘要
1、学校应丰富课后延时服务的方式,提供如职业体验与生涯规划、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读书指导活动、文学鉴赏活动、艺体交流活动、科学实验活动、非遗进校园活动等课程。
2、建议学校探索利用社会力量的方式来丰富课后延时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与社会各方面优秀人才建立合作关系,如退休教师、大学老师、大学学生、非遗传承人、各行业优秀从业者、各领域专业人士等来参与支持课后延时服务,对于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专业的帮助和指导。
3、建议学校充分利用社会有效资源,通过租用、与社会公共机构合作等方式以解决场地和设备不足问题。
4、国家应进行专项拨款,同时学校要拓宽课后延时服务资金来源渠道,通过社会捐赠、学校自筹、学生自愿付费等方式,为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给予资金保障和支持。
5、完善并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政策以及相关措施。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指导和监管,严格执法;健全问责和纠错制度;建立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课后延时服务的信用管理制度;建立相关监督机制、考核机制、准入退出机制;国家机关构建融合各种社会力量的平台,调动企业、大学、社会公益组织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等。通过各种科学、得力措施,使课后延时服务事业健康发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刘海琴 周莉娜
摄影 余萍
美编 杨晓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