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正式印发。作为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规划》提出加快发展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让生物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明确要培育壮大医疗健康、生物农业、生物能源与生物环保、生物信息等支柱产业。 当前,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大背景下,江苏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强势省份,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8月3日起,新华日报《科技周刊》推出“解码江苏生物医药产业”栏目,逐一探访江苏新锐生物医药产业,了解其发展现状及前景,探索生物医药产业如何培育壮大,本期聚焦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
故事要从一对同门师姐弟讲起。
这对师姐弟师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教授。毕业后,二人分头出国继续学业,师出同门,兴趣不一,经历不同,志向却一致:要在干细胞领域,作出一番成绩。
此后数年,两人在不同的细分领域“摸爬滚打”,又不约而同选择回国创业、不约而同选择落户苏州、不约而同选择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以下简称BioBAY)作为施展身手的舞台。
先是2021年初,师弟李翔创办士泽生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他以公司创始人、CEO兼CSO的身份再出发。
紧接着2021年6月,师姐朱芳芳创办的苏州血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她以公司创始人、总经理的身份再前进。
而他们所踏的这片热土,正在向“中国药谷”进发。
黑马奔腾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支撑我选择干细胞治疗帕金森这个领域的是我的舅舅,他罹患这种疾病,却苦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李翔告诉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他本科其实就读于养殖专业,只因当时在新闻中看到了干细胞疗法,便下定决心要专注这一方向。通过考到专业第一转专业后,李翔又通过自己的努力保送直博,从北大博士毕业后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学习干细胞神经方向分化等知识,之后在美国帕金森病基金会、美国iPS产业界旗舰上市公司和国内上市药企先后历练后,全职专注iPS前沿科学和药研13年后,厚积薄发创立了士泽生物。
帕金森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传统的物理治疗治标不治本,士泽生物希望利用细胞替代性治疗手段解决疾病,通过体外诱导分化人类多能干细胞制备功能性的细胞类型,用于细胞移植替代人体内功能损伤或退化的细胞。“目前我们iPSC(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神经前体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关键管线已取得重要进展,布局了关键平台型技术专利。同时还完成了iPSC细胞株重编程、iPSC基因编辑平台、iPSC向不同亚型细胞类型诱导分化等关键技术平台的建设。”李翔说。
自在成立不到2年的时间里,李翔博士带领士泽组建了90人的团队,建设了数千平方米的研发中心和中试车间,带领含15名博士/博士后的专业研发队伍攻坚在iPS创新药一线,已经完成顶尖专业投资机构领投的三轮融资。
同样去年创业,同样三轮融资,在资本寒冬逆势上扬的故事也发生在朱芳芳身上。
朱芳芳在北大毕业后,跟随“干细胞之父”、斯坦福大学干细胞所所长Irving Weissman教授攻读博士后。和Weissman教授学习分离造血干细胞的技术后,她又自己打磨了七八年之久,这才带着使命感和一身的本领,于2021年选择回国创业,血霁也由此成为全球第三家、中国第一家从事血小板体外再生的公司。
“血小板的短缺一直是世界性难题。”朱芳芳说,之所以选择血小板的细分赛道,不仅是因为血小板是身体里唯一负责止血的细胞,还因为如果仅靠献血,血小板的供应量并不稳定,并且保存周期短,献血也可能面临血液污染等问题。“一手连着民生,一手连着国防,我们致力于为中国带来不依赖献血的‘第二次输血革命’。”
这对师姐弟在同一个大方向的不同细分赛道里发展,这并不鲜见,在BioBAY,这种初创型企业“黑马奔腾”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15年前的春夏之交,苏州工业园区政府在独墅湖畔画下一个圈,这就是BioBAY的前身——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15年时光流转,在曾经的桑田岛上,如今的BioBAY已成为江苏医药创新的第一梯队,跑出了苏州“一号产业”的成长样本。目前,BioBAY已聚集550余家生物医药高科技创新企业、35000名高层次科技人才,形成了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三大重点产业集群,并正努力构建世界一流的生物产业生态圈。
构建“服务组学”,引良才“择木而栖”
“服务,还是服务。”在记者追问为何BioBAY会呈现如此蓬勃发展的势头时,苏州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裁殷建国给出了这个回答。
与殷建国初见,他穿着黑色Polo衫,背着双肩包,步履匆匆,形象俨然是一个“实干家”。这种“亲力亲为”做实事的风格,在BioBAY每一个人身上几乎都能看得见。
业内普遍认为,生物医药研发投入高、回报周期长,大部分企业在成长初期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格外需要专业力量“帮一把”。BioBAY的研究院配备5位博士后、近30位招商人员,全部具有专业的生物医药相关背景。团队会根据行业特点、发展时期、技术前沿等标准挑选并引进项目,并为项目尽可能地提供一切服务。
“选定项目后,我们不怕冒险,也不会瞻前顾后,因为越是义无反顾、全力以赴地支持,越能给企业带来信心。”殷建国介绍,BioBAY对创业企业的支持覆盖到了方方面面,兼顾了早、中、晚不同阶段的创业需求,细到合作伙伴对接、资金争取、贷款担保、人才招聘、土地供给、装修环评申报、临床申报、GMP核验、环保处理等方面,完备的生链服务体系被BioBAY内部人员命名为“服务组学”。
企业需要什么,园区马上就办,这一点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深有体会,早期创立时,信达生物转型做品种公司,在融资不确定的情况下,BioBAY用最快速的速度帮助信达生物代建市值8亿多的商业化抗体生产厂房,后续企业发展迅速,如今已是中国生物制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生物医药行业的研发设备动辄千万,前期投入得越少,企业越可以“轻装上阵”。BioBAY坚持建设生物医药实验室、中试场地和生产等场地研发载体,为打造世界一流的本土企业提供最先进的硬件环境。
“对于我们这样的初创公司来说,能利用园区的公共平台完成实验,固定资产投入就会大大减少,实在是帮了我们大忙。”朱芳芳注意到,即便是一个简单的流式细胞仪,BioBAY的配置相比其他园区也是最高的。
“人才来到苏州只需要背一个包,剩下来都包在我们身上。”殷建国说,BioBAY不仅要“筑巢引凤”,更要“固巢养凤”。为大量招引海外人才,BioBAY形成了完整的人才服务体系,妥善安排好人才安家落户、配偶就业、子女优质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切实解决留学人才的后顾之忧,防止回流人才出现“水土不服”。始终以开放包容之心招才用才育才,BioBAY正逐步形成引人聚才的“强磁场”和高端人才的“蓄水池”。
这也正是朱芳芳决定选择苏州的原因之一。“对海归人员来说,除了考虑创业环境之外,也不免会考虑户籍、教育、居住等各类问题。”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当时BioBAY的工作人员事无巨细地帮助她处理各种手续,免去种种烦忧。
政产学研医,在这里“弥散融合”
“生物医药行业经历了前5年高速发展,当下资本整体相对遇冷,但我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的行业周期,只有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和企业才能经得住市场的考验。”殷建国认为,在此环境下,作为企业,更要发挥自身能动性,持续加大研发;作为园区,则更要促进政产学研医合作,围绕产品痛点、难点、堵点不断探索制度集成创新。
从“一片白地”成长为“创新高地”,15年来,BioBAY已拥有相对完整的生物医药创业生态圈,集聚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各种外包服务提供商以及第三方服务商,而高效的行政体系、“一站式”服务中心,也得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拓展各类合作。
“一方面苏州位于长三角黄金腹地,能够联通各个关键城市,有助于扩展临床中心、临床试验以及商业化生产渠道。另外一方面是被BioBAY团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所感染,它以科学性、专业性、可行性为出发点,给予士泽生物实际的辅导和支持。”李翔坦言,苏州的BioBAY是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和投资当之无愧的“风向标”,在招商、落地、转化、生产都具有独特优势。在苏州,士泽生物不仅能加速新一代干细胞治疗产品管线研发,还能同园区内生物医药企业强强联合,合力创造新产品。
围绕企业临床资源不足这一“痛点”,BioBAY充分发挥桥梁优势,链接多方资源,形成“企业库”和“医院库”,将前期收集的企业需求按照发因、症状、治疗等方式分门别类,精准对接合适医院,推动企业和医院开展多层次的深入合作,为创新企业临床试验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体系,如今已协助企业对接多家本地医院。
“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多个文件鼓励医疗机构和生物医药企业对接,加强临床实验,并拿出了‘真金白银’来支持。”苏州市立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主任药师虞燕霞,2021年BioBAY就联合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苏州药物创新研究院共同搭建的苏州临床研究服务平台,去年医院共对接的11家公司,有9家都是在这个平台上对接的。
更让虞燕霞印象深刻的,是去年医院取得了Ⅰ期药物临床试验专业的资格认定后,BioBAY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来与医院Ⅰ期临床试验中心进行对接,帮助中心引导各类项目。“从医院角度来说,园区派来的工作人员直接帮助我们引导对接创新药物的临床项目,非常便捷高效。”
这种合作并非是“一头热”。“医院院长经常叮嘱我,要深入园区,加强交流主动找项目。”虞燕霞笑着说,所以她也常常带着各科室的主任,一起深入园区企业,看是否能碰撞出临床试验的火花,让医生直接用临床思维为企业研发提供思路。
正是这些主动出击、主动对接、主动合作,才让更多的企业、医院、科研机构、高校有机会“牵手”。
寻找“新风口”,永远“探索未知”
生物医药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国际国内赛道上向来竞争者环伺。对此,殷建国很清醒。他坦言,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坐标轴上,苏州“对手”不少,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依托高校具备顶尖研发资源,上海张江科学城则有大量国内外顶级药企入驻。“但苏州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殷建国说,苏州是全国第一大工业城市,位处长三角核心地段,工业配套完善,供应链的物流效率高,成本相对可控。“我们坚持科学和市场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地缘优势,吸引并链接上海、南京、杭州三地生物医药领域高校、研究所、科研等资源;另一方面,我们积极跟踪工业界的最新成果,实现产业研发项目快速推进和应用成果落地,打造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的新增长极。”
“成果怎么应用到实践当中,在体制机制上还有待突破。”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院长詹启敏建议,要利用体制机制调动专家学者积极性,同企业等应用方对接,激励专家学者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物医药产品。“比较让人欣喜的是,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到了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阶段,我们关注到高校和企业之间、基础性研究的科研院所和临床之间的对接都更为顺畅。”
目前,生物医药行业兼并重组正进入“加速期”,行业的下一个“风口”在哪里?BioBAY如何提前布局?
“行业兼并重组进入加速期,一些企业会减少硬件资产的投入,导致大规模的生产设施建设速度放缓,但这也是专业化生产机构CDMO(药品批量生产和包装的合同研发生产组织)‘二次发育’的绝佳机遇。”殷建国说,BioBAY将以更专业的水平布局CDMO,让产业向精准化分工方向发展,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力争在CDMO细分领域里做大做强,开创一片蓝海。
在医疗器械领域,工业化与数据化在同时发生,以机器学习、算法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一种工具被应用到智慧医疗场景。BioBAY正在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将技术落地到更新的应用场景,创造出源源不断的市场价值。
此外,在殷建国看来,快速、便捷、高效且低成本是诊断行业的主要立足点,具有巨大的增量市场空间。随着诊断市场规模正朝着标准化持续扩张,诊断试剂、原材料、仪器设备等与苏州制造大势吻合的产业,将持续作为BioBAY研究的重点方向。
“EXPLORE THE UNKNOWN”,记者看到,这句标语在BioBAY展示厅占了足足一面墙的位置——“‘探索未知’是BioBAY的目标”。殷建国表示,园区将紧跟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在小分子、大分子、基因、细胞、核酸等药物产业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储备专业实训人才,加强原创性的突破能力,完善上下游全产业链布局,深度合作建设“生物医药半小时物流圈”,构建具有苏州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体系,力争在十年内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和国内最有竞争力、最有影响力的产业地标——“中国药谷”。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明睿 蔡姝雯 张琳/文 许丰乔/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