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经济周刊(第181期)
【深阅读】
精彩试读>>>
前10个月,改革任务总体完成进度超过99%——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冲刺收官 江苏“国字号”改出新面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报告还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2022年,是决战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记者从省国资委了解到,近年来我省全力推动各项国企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前10个月,我省列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工作台账的138项改革任务总体完成进度已超99%。“在地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改革任务两次阶段性评估中,我省均被评为A级,受到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表扬,先后5次在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的动员会、专题会、推进会上作交流。”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更多内容,请点击
《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带来诸多利好——
培育更多“小而美”的“百年老店”
从身边的“网红”咖啡馆、面包店,到网上的代购小店……在我们周围,活跃着很多个体工商户,他们是百姓生活直接的服务者,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部分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面临一定困难。为推动个体工商户实现长远健康发展,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实施《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当下,个体工商户发展如何?《条例》将带来哪些“利好”?如何培育更多“小而美”的身边老店?记者进行了走访。
更多内容,请点击
【新视野】
精彩试读>>>
疫情防控政策不断调整优化——
旅游复苏,从心动到行动还有多远?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强调疫情防控工作执行中不搞层层加码,除养老院等特殊场所外,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不再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自此,多地陆续启动优化防控措施,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交通场站和对外通道、服务区撤除全部查验服务点,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
12月9日,文旅部发布新版旅游景区、旅行社、剧院等经营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指南,除对导游上团前核验健康码外,相关指南均不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查验健康码、开展落地检。12月13日,“通信行程卡”服务正式下线。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逐步优化,社会流动开始复苏。这会给旅游业带来怎样的影响?从业者和游客态度有怎样的转变?旅游从心动到行动还有多远?
更多内容,请点击
露营、飞盘之后,新中式饮茶成为年轻人新宠——
围炉煮茶,能否火到下一个季节
“归来何事添幽致,小灶灯前自煮茶。”陆游的诗句,描摹出茶香袅袅、满室恬然的静谧氛围。时下,延续千年的喝茶文化有了新“姿态”——围炉煮茶。
这是寒冬里最流行的休闲社交方式之一,源自云南的“火塘烤茶”,三五好友围炉而坐,暖洋洋的炭炉上热着茶,四周摆放着花生、红枣、柿饼、砂糖橘等茶点,香气与暖意唤醒冬日里的幸福感。伴着茶香,记者走进一家家“茗庐”,感受茶文化与新中式潮流碰撞出的新“风味”。
更多内容,请点击
【财经圈】
精彩试读>>>
“农”墨重彩 江苏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十年来,农林牧渔总产值从5200亿元增加到8000多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2万元增加到2.68万元、增幅达123%……从自古以来的“鱼米之乡”,到如今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江苏不仅端牢了8500万江苏人自己的饭碗,也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江苏如何融合发挥各方资源优势,赋能乡村产业振兴?12月15日,在南京举办的2022江苏乡村产业振兴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投资公司、涉农企业、农经学者等乡村振兴一线践行者纷纷建言献策,探寻金融活水浇灌广袤大地的路径,开启聚合多方资源激活乡村活力密钥。
更多内容,请点击
如何绘好江苏沿海乡村振兴画卷——
江苏沿海集团:让绿色成为“底色”,让特色成为“亮色”
江苏是海洋大省,拥有954公里海岸线,3.7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9万平方公里沿海陆域面积。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南通和盐城,涉及到的乡村数量多,区域文化不一,产业转型任务重。如何立足资源禀赋、切实发挥好产业链和金融力量,绘好江苏沿海乡村振兴这幅画卷?
近日,在“2022江苏乡村产业振兴论坛”上,省沿海集团副总经理赵良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一个又一个实践案例,给出了“沿海回答”。
更多内容,请点击
资源汇聚,乡村产业振兴竞展硬招实招
12月15日,由新华日报社主办的2022江苏乡村产业振兴论坛在南京举行。会上,2022乡村振兴·金茉莉奖、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典范、乡村振兴龙头企业等一批优秀案例正式公布。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一批乡村产业振兴“生力军”脱颖而出、各展“硬招”,有的以致力于开展乡村人才教育培训为乡村振兴扶智赋能,有的以数字货运打通乡村致富路,金融资源正不断加速向农业农村流动,通过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支持重大项目融资、推动示范区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
更多内容,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