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羽
身份:乡村选调生
关键词:乡村
这个春节,24岁的潘美羽做了一个决定:留下来,陪村民一起过年。
这是潘美羽第一次独自一人在外过年,身为宿迁市宿城区洋北街道下口村党支部副书记,她希望能在这个举家团聚的时刻,为乡亲们做点儿什么。
2021年8月,潘美羽作为江苏省名校优生选调生,来到了下口村。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近些年,因为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村庄逐渐趋于“老龄化”“空心化”。
在下口村,因疫情而生的冷清尚未全部消散。消失的鞭炮声,停办的集市,年轻人回来过年的也少了,很多村民都感慨“年味儿越来越淡了”。“所以我希望留下来过年,让村民感受到一点温暖。”
潘美羽帮农民采摘西瓜
扎根农村一年多,潘美羽这个没有乡村生活经验的城里女娃,脱掉高跟鞋,挽起裤脚,跟着村民学插秧、学种瓜,成为了一个接地气的“村娃子”。
“刚来农村时候,五谷不分,甚至分不清豌豆叶和辣椒叶,闹了不少笑话。”潘美羽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踏进西瓜地时,穿着时髦衣服和小白鞋,瓜农郑师傅看着她这一身装扮,哭笑不得地摇起了头:“姑娘,你别进来了,瓜棚里头脏,又热。”
郑师傅的话让潘美羽有点蒙,但反应过来后又觉得有些脸红。看着她执意要进瓜棚,郑师傅无奈地丢给她一件棉袄:“披上!我是怕你钻大棚时,头发沾到塑料帘上的泥,嫌脏。”
“哪有到村里来不沾泥土的?”潘美羽把衣服还给了郑师傅,从此变成了他的“小尾巴”,每天跟着他育种、栽培、追肥、整枝……
大棚内温度高、氧气不足,潘美羽一待就是大半天。一段时间后,她发现瓜农们进棚子前会脱掉鞋,只穿袜子踩在薄膜上。为啥呢?一个瓜农告诉她:“一是鞋底硬,容易踩坏地膜;二是有些瓜藤被薄膜盖住了,眼睛看不见,只能用脚去‘摸’。”
半年时间,潘美羽硬生生地磨破了三双袜子。她笑道,这三双袜子让她由外行的“吃瓜群众”变成了“半个瓜农”,如今她可以轻松通过弹瓜听声、观察果实性状等方式判断西瓜是否成熟。
潘美羽帮农民插秧
行走在田间地头,穿梭于阡陌之中,与村民们交流、唠嗑,潘美羽不仅收获了丰富的农学知识,更学到了来自于农民的生活哲学——
比如学插秧的时候,由“俯身能窥一片天”悟谦卑之智——插秧时农民们低着头,弓着腰,所以要求我们持有低下头、俯下身的谦卑姿态。
由“下扎方能催苗壮”悟成长之理——秧苗在插入田里的时候,要直直插入土壤,扎根不深很容易出现“浮苗”“漂秧”。我们年轻人也正处于扎根阶段,应努力向下,将根深深扎进泥土中,扎进人民群众中。
由“退步原来是向前”悟进退之道——插秧时两脚要分开,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后退,往后退时才能确保自己插的秧苗是否排列有序、规整一致,这是“退步也是向前”的辩证法智慧。
“这一年多来,我和乡亲们都有感情了,他们把我当成了自家孩子。”潘美羽打算年三十晚上去村民家里一起包饺子、看春晚,一块儿热热闹闹吃年夜饭。她还计划,每天去村里的大棚巡视一次,为农作物“保驾护航”。
这个年,虽没有返乡,但潘美羽相信,和乡亲们在一起,依然会过得年味儿十足。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