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通报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和2022年度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情况。苏州市相城区《共筑“相帮扶”,打造“城温暖”》入选“2022年度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这也是全省唯一入选的案例。这一社会救助模式有哪些创新,给困难群众带来哪些便利?
“救助谁”,“温情管家”主动出击寻找对象
连日来阴雨绵绵,苏州市相城区“温情管家”又开始入户走访了。“这件棉衣暖和,快换上吧!”望亭镇迎湖村村民惠明接过望亭镇社会事业局民政科工作人员送来的新衣,立即穿上身试了起来。
相城区渭塘镇渭西村独居老人顾华家中供暖设备坏了,“温情管家”走访后上报民政部门,给老人申请了取暖器,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工作人员一边为顾华调试取暖器,一边耐心嘱咐使用方法。顾华感动地说:“现在家里暖和了,心里也更暖了。”
据悉,“温情管家”是相城区为困难群众打造的专属服务队伍,主要负责解决“救助谁”的问题,做到“出门寻客、服务找人”。相城区还搭建智慧化平台,建立全区低收入家庭数据库。“人技融合”赋能,助力社会救助主动“供暖”,当地探索的线上线下主动救助模式将救助关口不断前移。
智慧化救助平台上线后,相城区累计对3203个帮扶项目进行全流程监管;全区被划分成686个基层网格,每15户困难家庭配备1名“温情管家”,镇、村两级已有“温情管家”团队295人,主动发现“沉默的少数”。
在服务对象上,当地不仅聚焦高龄老人、精神障碍、残疾人等特殊对象,还通过就业帮扶跟踪服务、定向培训吸纳就业等途径,帮助有劳动能力的困难人员上岗就业。近3年,该区累计开展定向技能培训800多人次,500多名困难群众实现就业或再就业。
相城区民政局局长周雪奇介绍,作为民政部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该区持续打造“相帮扶·城温暖”困难群体帮扶服务品牌,彰显社会救助“让无助者得到帮助,让无望者看到希望”的新时代价值。
“怎么救”,“物质+服务”逐步常态化
一大早,相城区北桥街道居家上门服务人员吴敏就来到79岁的尤老伯家里打扫。尤老伯家老宅拆迁后,村里安排他住进老年人过渡房,为他添置了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电,还买来崭新被褥。工作人员在入户走访时还发现,由于腿脚行动不便,老人日常做家务很是吃力。村里为他申请了养老服务政府援助项目,为他提供上门居家服务。看着干净整洁的房间,老人脸上洋溢着舒心的笑容。
为了探索常态化服务路径,相城区提高服务类救助帮扶比重,通过结对帮扶、社区互助、公益志愿、专业社工等,一大批特色服务项目应需落地。
在黄桥街道胡湾村,13岁的小杰有节奏地拍打着欢乐鼓。小杰患有轻度智力障碍,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在评估小杰的情况后,街道联系第三方社会组织,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帮助小杰进行潜能开发,鼓励他参加欢乐鼓小组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小杰学会了多首鼓曲。
“孩子现在变化很大,能和别人打招呼,还积极参加活动,这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小杰母亲对前来走访的工作人员说。关注和改善困境儿童的生活状况,是社会救助的重要一环。相城区在建立特色帮扶体系基础上,为困境儿童提供更切合需求的服务,让这部分特殊家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围绕“怎么救”,相城区推出“精准帮扶”一揽子计划,完善“一户一档”资料,动态掌握困难群体的服务需求。近3年来,相城区累计走访困难家庭超2万户次,采集合理需求3000多条,按需定制个性化帮扶项目,实行“一户一策”帮扶。
“谁来救”,“体系帮扶”扩大救助“朋友圈”
“周伯伯,最近天气突然冷啦,用电用气都要当心!”在北桥街道北渔社区的周军老人家里,社区“温情管家”小乔认真查看家里的用电用气和供暖设备,仔细叮咛老人注意安全。
在相城区民政局开展的“进千家 解民忧”走访调研困难家庭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特殊困难老人用水用电方面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于是,该区民政局联合区慈善基金会和中鲲慈善助困基金,启动“中鲲助老 温情守护”关爱特殊困难老人安居项目。项目安排第三方专业机构和志愿者上门,免费为全区200多户特殊困难老人进行水电检测和维修,及时消除家庭安全隐患。
目前,相城区已形成由197个党员先锋团队、46个志愿者团队、1280家爱心企业、1812名专业社工等构成的救助帮扶共同体,社会救助“朋友圈”越来越大。他们主动为困难群体帮扶找项目、想办法、拿措施,3年来,该区慈善组织共募集帮扶资金近1.1亿元,创新设立社区慈善基金24支,惠及困难家庭1000余户。
江苏省民政厅近期也公布了2022年全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案例,徐州市贾汪区“你诚我信 探索推进‘信用+社会救助’”等9个项目获评最佳案例和优秀案例。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副处长王凤霞表示,人民群众对基本民生保障与服务的需求正逐渐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从保障生存型向品质生活型转变。只有不断创新救助模式,才能让更多新举措“救”在群众身边,不断满足救助对象的个性化需求,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