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化转型是一道必答题。但对于很多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从何转起?其成本与收益何时能匹配?17日,在常州举行的“智在江苏,为创新提速”2023阿里云峰会上,多方人士认为,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一场业务变革,在算力时代,更需要整体规划,“先医后药”。
转型重心在业务而非流程
作为光伏领域的优秀企业,天合光能的数字化转型起步较早。该公司质量流程数字化负责人杜庆国认为,数字化绝对不是IT的数字化,必定是业务的数字化。“以前,企业谈论数字化转型,IT技术部门是响应式的,需要什么就上什么系统,对业务发展的支撑有限。”他说,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一场业务变革,从任务工作量分配来看,业务转型占比应在70%,而数字化仅仅是落地,占比30%。
他以企业发展生命周期举例说,一个企业的发展必定要经历发展期、顶峰期、衰退期,为了避免进入衰退期,企业要不断寻找第二生长曲线,也就是要不断寻求转型、变革。“如何实现原有发展与第二生长曲线平稳过渡?就需要有战略设计,涉及整体变革,那怎么变、怎么选、怎么取、怎么舍才能穿越行业周期,实现公司在动能转换期的持续发展?就要以客户为中心,重构业务流程、组织和技术工具,适应新的业务发展需要。”
论坛上,阿里云首次公布了一项数据: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经服务了江苏本地65%以上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阿里云智能副总裁霍嘉认为,数字化转型有3个关键因素:业务转型、组织升级、技术助力,且三者之中有较强的优先级,如果搞不清优先级,转型就会很痛苦。“从传统的信息化到现在的数字化,本质变化是从流程驱动变为数据驱动。”他说,数据驱动,就是基于数据看企业实时运行、看企业发展的根因、看不确定环境下企业的风险,以及对企业未来做预判。涉及到具体实操,霍嘉建议首先是业务在线化,其次是组织协同化,最后是应用智能化。
企业站上同一起跑线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ChatGPT的火爆,各大科技公司纷纷推出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服务。这对于大量面临转型的中小企业来说,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今年3月,阿里云推出通义千问大模型,计划将云计算打造成面向政府和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再好的技术,也要为实体经济服务。”阿里云智能中国区总裁黄海清认为,面对智能化,所有企业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专属问题,广大的中小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可通过购买云服务,形成专属模型,为数字化、智能化赋能。”
黄海清认为,面对智能化时代,所有软件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次。通过大模型,可培养“工厂程序员”,让中小企业拥有和大企业一样的创新研发能力。去年,阿里云向省内285个高科技企业提供了227种云原生技术服务单元,这些单元在阿里云官网上可直接采买相关服务。
万帮数字能源(星星充电)从充电基础设施的研发生产制造逐步向服务终端客户拓展。目前,该公司已链接超过百万以上的充电桩和充电基础设施设备,服务1000多万注册新能源汽车用户。在该公司高级副总裁王迪看来,上云是一个趋势。“我们的基础是制造,但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爆发期,公司也面临巨大挑战,即如何更好服务终端用户,这就需要云服务。”王迪说,云服务提供基础、可靠算力,制造业企业在此基础上做消费侧的服务和创新,二者叠加结合,迸发出更强服务能力。未来,随着3亿多汽车的新能源化、电动化,AI算力能够应用的场景、前景、服务深度会更多,如何抓住这个机遇,是他们正在思考的问题。
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
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与数字化、智能化密不可分。理想汽车云服务高级总监张永新说,新能源车行业发展不是靠单一的技术协作,而是包括制造、能源、通信等在内的多行业协作,协作必然会出现碰撞,碰撞就意味着创新。在解决碰撞问题的过程中,就需要强大的云服务、强大的自由计算平台,背后是整个架构的重新数字化、智能化。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赵勇强以车网互动为例表示,如何做好数亿台分布在城乡不同角落的电动汽车与电力系统的融合?需要车主以及电动汽车、配电网、物业、交通、气象等领域主管部门通力合作,把数据打通,实现技术标准规范统一,在同一个平台上对话、交互和优化运行。“这都是我们面临的巨大课题。”赵勇强说,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业主,其需求和条件都不一样。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快速精准识别条件和需求,设计更有针对性的发展模式、商业模式,为其更好参与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做好服务。
霍嘉说,数字化转型是一项浩大工程,需要“先医后药”,建立顶层规划,然后有节奏实施。同时,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长期规划与短期投资目标的结合。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赵伟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