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位于太湖之畔的无锡小溪港渔咀公园,感受城市湿地的全新风貌。从过去污染严重的鱼市码头,到如今水清岸绿的生态走廊,小溪港的华丽蝶变正是近年来太湖治理成效的显现。
太湖是长三角共同的“大水缸”。太湖治理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流域各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长远未来,而且关系到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国家战略。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通过外源减量、内源减负做“减法”,工程加码、生态加持做“加法”,铁腕治污、科学治太,太湖治理取得积极成效。桃花水母、白鹭、地衣等众多生物重返家园,成为太湖生境改善的生动注脚。
不得不正视的是,虽然太湖水质向好,但是当前太湖治理依然处在爬坡过坎、负重前行的关键阶段。太湖治理“问题在水中,根子在岸上”,其根本矛盾还是排污总量超过太湖可承受的环境容量,治理的根本问题不单纯是技术性选择,更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质量的问题。站在新起点上,进一步探寻太湖治理的系统方法和科学路径,加快形成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太湖水质实现根本性改善,依然任重而道远。
治理太湖好比“一盘棋”。在这个超大“棋盘”上,环湖大中城市都是其中重要的“棋子”。给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需要环湖大中城市整体联动、协同治理,推进太湖治理相关工作由单项突破转向整体提升,由“碎片化”推进转向“系统化”集成,由“单打独奏”转向“整体合唱”。同时,要坚持外源与内源共治,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太湖治理的经验告诉我们,树立系统思维、加强协同合作,方能克难攻坚、竞显活力。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数十年来,一首脍炙人口的《太湖美》传遍中国。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印发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明确,到2035年,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太湖。给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要把太湖治理这一“国之大者”时刻放在心上、扛在肩头、干在实处。久久为功,方得始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太湖美》中所畅想的美丽画面将成为生动的现实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