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5000年前先民们用的高端“奢侈品”长啥样?究竟是什么远古建筑如此“阔气”?陶器上的神秘刻符传递着怎样的文明信息?
位于江苏常州的寺墩遗址,曾被认为是良渚文化晚期的中心之一。从1973年起,这里先后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高等级的良渚玉器,其中包括南京博物院十八件“镇馆之宝”之一的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2019年,寺墩遗址开启了第6次考古发掘。历经4年多的艰辛努力,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工作者们在这里有了众多新发现,让我们对长三角地区从崧泽到良渚的文明进程有了新的认识。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将前往南京博物院寺墩考古工作站,首次将镜头对准最新发掘的墓葬区,聚焦考古新发现,带您沉浸式体验考古发掘的独特魅力。本次现场报道将特邀南京博物院寺墩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于成龙、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部副研究员陈钰、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部助理馆员余官玥等嘉宾,就此次考古挖掘的新发现为您一一揭秘。
当日上午9:30,您可以通过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新华日报视频号、微博@新华日报、抖音号@新华日报交汇点等观看《探源5000年前的“长三角一体化”——常州寺墩遗址考古新发现现场报道》。让我们跟随镜头,从寺墩出发,踏上一场神秘的时空之旅,探寻5000年前的地域文明。敬请关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璞/文 曹阳/视频 朱丹清/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