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勾勒出镇江这座因江而生、以江为名的城市之独特地貌。
它是长江与运河纵横交错“黄金十字水道”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交汇点,拥有江苏最长的293公里长江岸线、最长的108公里主航道、最长的原生态湿地带,还是省内唯一的所有辖市区均分布在长江沿线的城市。
如今,伴随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推进,镇江调动整座城市布局与长江、运河融合互动,形成“串点成线”“连线成面”“聚面成体”的大江风貌格局,从历史深处赓续文脉,涵养文化,激发自信,升腾活力,不断书写“江河交汇”的时代新篇章。
古韵今风,水脉城脉相融
江河交汇、舳舻千里,千古文脉由此孕育。历史上,镇江西津渡曾是南来北往客人的过江渡口,也是我国南北水上交通咽喉和漕运枢纽。
漫步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石板路一侧宽约1米的坑道映入眼帘,游客俯身细看:透明玻璃下,唐宋元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道路基底层叠压积,向人们诉说千百年来的岁月更迭。
距离“一眼看千年”小景不远处,四角飞檐的“待渡亭”、古色古香的“小山楼”相映成趣,悄无声息地复原这座千年渡口的历史记忆。“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千年前,唐代诗人张祜在这里写下羁旅之思。如今,被誉为“中国古渡博物馆”的西津渡,已成为旅游热门“打卡地”。
“今年‘五一’假期、端午假期,我们共迎来25万人次的客流。”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负责人杨恒网介绍。
建于元代的过街石塔、始于宋代的水上救生会,丰富的长江资源,在镇江段长江岸线孕育出丰富的慈善文化、津渡文化、诗词文化等多元文化。如今,这里正谋划打造救生义渡文化公园,充分挖掘长江救生文化和历史。
夏日的北固山,鸟鸣山幽。登上山顶北固楼,绵延数十里滨江风光带尽收眼底:金山之绮丽,焦山之雅秀与北固山之险峻相得益彰。王安石笔下的“京口瓜洲一水间”,辛弃疾豪迈词意中的“满眼风光北固楼”,汇成这片心旷神怡、诗意栖居的城市山林。
文化兴盛,风骨独特。江河交汇和近代贸易,促进了长江中下游的富庶与繁荣。古往今来,众多名人在此留下足迹,也带来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古来题咏镇江的9000多首诗词中,涉及江河的就有2000多首。
镇江正在规划建设扬子江区域历代名人纪念馆,分布式建设提升赛珍珠、辛弃疾、米芾、沈括、苏颂等名人纪念馆,让人们更加了解镇江的历史与名人文化;同时,筹建江河交汇诗词文化步行廊道,让长江诗词文化融入当代生活。
“三千年的镇江城,已经为我们写下了关于历史、风貌、人文精神的诗篇。”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表示,万里长江与千年运河交汇是镇江最突出的城市地理特征。镇江将继续紧抓“文化”这条主线,在做好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的基础上,让“流动的文化”更好融入当下、传承后世。
一江清水,跃动自然之美
船行长江上,两岸绿意葱葱,不时可见水鸟翩跹,长江镇江段的江心洲与北岸高桥镇之间,形成了一道酷似母亲手臂的江湾。这里常年生活着35头左右江豚。“不久前有摄影师在这里拍摄到怀孕江豚江中逐浪的画面。如今有好消息传来,这头怀孕母豚顺利产仔了!”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王召根兴奋地告诉记者。
“现在可凭借声学监测,为江豚栖息营造更适宜的环境。”王召根介绍,镇江还将在保护区建成智能监控系统和长江江豚救护设施,构建水陆空立体监测体系,使江豚保护区成为连接上下江段不同种群基因交流的生态走廊。
一场场保护江豚的行动正陆续展开:制定镇江市首部长江江豚保护地方性法规、成立全国首个地方性江豚保护联盟、开展长江江豚保护主题月活动、全国大学生江豚保护夏令营……保护江豚、热爱长江,渐渐深入人心。
“江豚逐浪”,见证长江生态持续好转。如今,一幅“一江清水、两岸葱绿、鱼跃江面、沙鸟翱翔”的江河生态图景正在长江镇江段徐徐展开。
做好“江河交汇”的生态文章,镇江紧抓“生态”这条生命线。全市湿地保有量4.18万公顷。长江沿线107处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修复面积达508.9公顷,修复数量和修复面积均为全省第一。
初夏时节,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这座江中洲岛满目翠绿,尽显“江中翡翠”美丽风光。
世业镇永茂圩自然村村民洪家勇的家门口,小河碧波荡漾,一畦畦蔬菜透着翠绿。翻开厚厚的一本照片集,年过八旬的洪老先生感慨地说:“我们这是个江中岛,以前去城里都得靠坐船。现在修了润扬大桥,岛上每20分钟就有一班公交直达市里,方便多了。”
水清岸绿,路通景美。如今,不仅洲岛上的村民出行方便了,更多市民还选择来此休闲度假。
走进世业镇先锋村,一座座水果种植大棚连栋排开,壮观醒目。游客惬意地徜徉其间,体验现场采摘乐趣。“桃子越来越甜,马上就要开吃葡萄了!”四季春高效农业园负责人叶明兰热情地招呼大家。她尝试直播带货,农产品热销全国,生意越做越大。
一座座洲岛,正如一块块江中浮玉。镇江以岛为点、以点带面,依托世业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生态岛、音乐岛、旅游岛、健康岛”四岛共建;依托长江第二大岛扬中岛,打造智慧制造城、绿色生态岛、平安幸福洲;依托江心洲,打造美丽、生态、安宁的“江南诗酒田园‘隐居’生活”……一颗颗“江中明珠”文化地标愈发鲜明闪耀。
江城新景,未来蓄势待发
一泓清水永续长流。从历史深处走来,汩汩而动的水脉滋润美好生活,长江丰厚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正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6月8日,京杭运河苏南段航道“三改二”暨谏壁船闸扩容改造工程在镇江启动,标志着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建设拉开大幕。
谏壁船闸是苏南运河上唯一直通长江的复线船闸,常年有13个省市的船舶通过,被誉为“江南运河第一闸”。
打开谏壁船闸的“成绩单”:连续十余年船舶通过量超亿吨,2021年船舶通过量首破2亿吨。目前启动扩容改建的其中一条船闸,改建后该单闸最大年船舶通过能力可达2.5亿吨,将成为世界内河单级船闸之最。
一道道长江运口,记录的是长江镇江段的久远历史。镇江平政桥下,一块“江河交汇处”国家级文保单位碑静静矗立。早期江南运河曾经在镇江有5个入江口,自东向西分别是谏壁口、丹徒口、甘露口、大京口、小京口。
以“江河交汇”为主题定位,镇江市、扬州市政府于今年2月联合申报“江河交汇·京口瓜洲千年运口保护展示项目”。整个项目也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的四大重点建设片区之一。
围绕一体化推进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擦亮“江河交汇”独特价值,实践正在长江镇江段火热开展——在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基础上,建设“一渡”(千年古渡西津渡)、“一闸”(古京口闸)、“一线”(古运河上段夜游亮化)、“一标”(江河交汇地标)、“一馆”(谏壁船闸江河交汇航运文化展馆)、“一岛”(谏壁节制闸岛)、“一园”(江河交汇生态湿地公园)等。融合历史文化资源,汇聚焦山、北固山、金山、世业洲等自然景观,全景展现“江天一览”“揽城入怀”的江城胜景和水工科技、古渡文化、商贾文化、诗词文化等多元文化合集。
“滨江”是特色,“看水”是亮点。围绕“江河交汇、山水名城”,镇江将进一步发挥好江河湖岛旅游资源优势,做好做足“江河交汇”文章,以“三山一湖”片区文化挖掘和景观提升、优质水环境保护与景观岸线提升工程、水上旅游等项目为基础,实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构建与提升,高质量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镇江段建设。
专家点评
一体化推进长江与大运河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梅耀林(省规划设计集团总经理、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走在全线前列,江苏在规划、保护和建设过程中突出以下几个特色:
绘就“山水人城共融、江河湖海共济”的“水韵江苏”美丽画卷。谋划江城相依、江河交汇、江湖相伴和江海相融四大重点建设片区,形成“一主八支四片”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总体建设布局。
谋划长江文化“主题鲜明、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聚焦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合作交流等六大工程,统筹谋划“江南水乡”“江河交汇”“张謇企业家精神”“海上丝绸之路”等重大项目,弘扬江苏长江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在做好保护的基础上,推动创新发展。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沿线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智慧城市建设等内容有机结合,分别从“生态环境保护”“沿江风貌塑造”“数字长江建设”“区域联动指引”等多个维度进行建设指引。
突出一体化推进长江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江苏是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镇江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镇江拥有江河交汇的黄金枢纽和展现多元文化交融的千年运口。以镇江、扬州共同打造的“江河交汇·京口瓜洲千年运口保护展示项目”为带动,全景展示天设之险的战略要地、人文荟萃的绝美江山、水运工程的智慧呈现、传统民间的慈善典范等独特的长江文化蕴涵,以一体化推动镇江、扬州成为大运河、长江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协同建设典范。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顾星欣 高利平 艾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