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山水织就好风光,“采石村”变身旅游村
2023/07/12 18:12  新华报业网  

  6月30日下午,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团来到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北村村,石墙小院错落有致,树梢蝉鸣不绝于耳,千亩荷花向阳盛开,一派悠闲的夏日风光。

  下午2点,北村楼山湾度假村内的聚鲜阁农家乐负责人刘赛正忙着往返于自家鱼塘和饭店之间送货,店面装饰得古色古香。“村子依山傍水,近几年搞起旅游,游客源源不断。这间农家乐是2021年夏天开的,亮点就是食材新鲜,用的河鱼河虾等都来源于本村鱼塘。”刘赛是土生土长的北村人,他告诉记者,店面占地500平方米,是度假区水街第一家饭店,也是目前最大的一家,年营收30万至40万元。除了自己忙活,还招收了十来个本地村民做服务员,带动大家就业。

  位于微山湖畔的北村村距离徐州市区25公里,辖塔山、西村、北村3个自然村。村落三面青山一面碧湖,湖光荷景清新怡人,曾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国家级荣誉8项,江苏省文明村等省级荣誉20项。不过十余年前,村里还远非这般光景。

  “12年前,北村村是远近闻名的‘采石村’‘光棍村’,可以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年轻人纷纷外出。”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北村村党委书记刘广铎介绍,2014年起,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村里坚持“把乡村当景点建设管理”,依靠项目资金扶持,开展整村人居环境整治。近几年修建路基18公里,安装路灯620盏,绿化花卉苗木约5.6万平方米,铺设污水管网2.6万米,建起休闲、文化广场20余处,村子一天天整洁美观起来。

  美了环境,如何发展产业,进一步富民增收?

  北村村的答案是农文旅融合发展,并且这个基因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时便被植入一草一木。三个自然村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幅画、一院一盆景的总基调,因地制宜,分类打造:塔山自然村修旧如旧,深挖渔元素,打造特色渔村渔情;北村自然村建景观粮仓,修复打谷场遗址,推出农耕主题文化;西村自然村以梦里田园风情为主题,农家院落错落有致。

  “我们充分用好山水资源,一方面退塘还湖,另一方面村集体整合土地资源300多亩、收回水面2000多亩。”刘广铎介绍,在此基础上,村党委创新推行“合作社+村委会+农户”投资模式,102户村民以资金、渔塘等多种方式入股,筹集资金6700余万元打造楼山湾湖光田园度假区,一期柳泉水寨占地面积约95亩,水域500亩。接着陆续拓展建设月季花海、蝶恋花梅谷、蜜桃园、教子园、百果园、香柏园。“现在‘一寨六园一碧湖’景区框架初显成效,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逐渐开始有年轻人返乡创业。”

  村里同时探索建立电商基地,注册“楼山湾”农产品品牌,通过网络平台,推动螃蟹、鸭蛋、荷叶茶等产品上网,至今交易额已达550余万元。2022年村集体年收益突破182.48万元,旅游业年收入8000万元,休闲农庄、农家乐、采摘园、民宿等产业发展带动1200多人就业创业。

  “近几年乡村旅游越来越火,尤其夏季人流量较多,最高峰时一天接待游客达3万至4万人次。今年‘五一’期间,月季花海首次对外售票经营,5.9元/人,营收约6万元。到了7月暑期,更是旅游旺季。”刘广铎表示,未来将利用现有资源做好招商引资,持续改善经营理念,号召更多有志青年返乡创业,同时将组织好村干进行调研,推动农文旅产业发展进一步提档升级。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颜颖 张涛

  图片由徐州市铜山区委宣传部提供

标签:
责编:沈蕾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