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握的重大原则,并指出:“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这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动力。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动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④》王明生(作者为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回望党的百年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主动顺应世界现代化发展规律,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不断推进对现代化模式的探索,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及时将现代化发展优势转化为现代化话语优势,向国内外展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理论主题的应然之举。中国式现代化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的发展要求,围绕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人民性和世界性。
——《彰显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鲜明特色》刘志强(作者为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邮电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一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红色文化生成、发展、凝练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如何讲好江苏红色文化故事、传播好底蕴深厚的江苏红色文化,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强化江苏红色文化传播,培养时代新人》刘晓华(作者为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常州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政声
编者的话: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江苏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我省提出“四个新”的重大任务。为推动全省党员干部梳理学习、研究谋划、推进落实,新华日报《思想周刊》“政声”版邀请相关部门围绕“四个新”的重大任务撰写理论文章,从本期起陆续刊发,敬请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产业链是经济活动的核心,连接着生产消费的各个环节,决定着一个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基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要锚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总目标,聚力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基础、提供支撑。
——《聚力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今年7月视察江苏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在省社科联学术社团引起强烈反响。本期起,《思想周刊》“政声”版开设“省社科联学术社团专家谈”专栏,邀请专家围绕总书记赋予江苏的“四个新”的重大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和“两个结合”等主题深入学习解读,宣传阐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坚决扛起“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贡献社科力量。
7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考察时,点明了这一样本示范的精髓:“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几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就布置下这么一个时代主题:“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正以自己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鲜活的创新经验贡献智慧,为这一理论创新的话语源源不断地提供源头活水。人文经济是苏州样本的鲜明特点和主要风范。作为走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前列的示范,苏州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文之美,既是经济重镇、科技重镇、产业高地,又是文化重镇、文明之都。
——《谱写人文经济学江苏新实践苏州样本新篇章》任平(作者为江苏社科名家,苏州大学教授、博导,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一。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践行宗旨为民造福的重要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厚植为民情怀,以实干当头,聚力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把“为民造福”落到实处》吴启龙(作者单位:建湖县委组织部)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进行布局,彰显了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高度重视。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我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以深化评价改革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雍莉莉 汪鑫(作者单位:常州大学)
论见
不断解放思想是“四敢”的基本前提。思想是实践之母,没有思想解放,难有实践创新。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不断解放思想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如果思想长期封闭保守,干部容易因循守旧、地方极易缺失活力、企业易被市场淘汰、群众智慧易被湮没。
——《深刻把握“四敢”的三重维度》吉启卫 申慧颖(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这为构建中国特色分配制度体系,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提供了根本指引。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从而促进共同富裕。
——《推动慈善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高志宏(作者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作为新时代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见证者,广大青年要自觉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胸怀“国之大者”,把个人奋斗融入时代大潮,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坚定政治信仰、提升政治认知、培育政治情感,在思想洗礼和实践淬炼中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和弄潮儿,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绽放异彩。
——《着力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董静(作者单位: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22年,党的二十大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发展的新任务,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作为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重要支撑,担负着培育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题中之义,是高等教育发展迈上新征程的客观要求,对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加快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冯伟燕 傅友(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智库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来到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展陈,称赞张謇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在长江流域,由张謇等近代企业家先贤开创的工商文化,是长江文化中一种重要文化形态。
——《深入挖掘长江近代工商文化的时代价值》陆和健(作者为长江文化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