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南京第一站就去‘吃垮’科巷菜场!”在某社交平台上,一则关于南京的游览攻略赢得高赞。在城市漫步热潮中,科巷菜场堪称“显眼包”,它的神奇,不仅在于从菜场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景点”,还在于蜂拥而至的游客没有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大家逛街的逛街、买菜的买菜,其乐融融,相得益彰。
这听起来似乎“理所应当”,游客又不是去居民家里做客,怎么会带来负面影响呢?其实不尽然。游客走街串巷,与居民的生活空间产生交集,有美好也有不快。比如说,重庆的白象居小区,因为建筑颇具山城特色,引来众多游客参观,影响居民生活。又比如,某沿海城市的一处海鲜市场,原本是当地居民常去的平价市场,可随着名气变大、游客变多,平价海鲜消失了,“宰客”事件出现了。可见,城市漫步带来更多游客是好事,但对城市治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南京的科巷菜场是怎么做到互不打扰的呢?答案并不复杂——菜场一楼流量大,主要开网红市集;二楼租金便宜,保留传统菜场的格局。如此一来,游客不必真的买菜就能体验烟火人气,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居民也能以正常价格买菜,不必担心菜场因为生意好了而涨价,或是被各类“网红店”挤占。与多数菜场一楼卖菜、二楼开小店不同,科巷菜场把功能空间上下交换,既满足了游客的沉浸式文旅需求,又最大程度地保有菜场的原本功能。这启示我们,城市治理要在“取悦”游客和“保障”居民之间找到结合点、平衡点,既“主随客意”,又“客随主便”,做到“主客相宜”。
科巷菜场代表的是“创新规划理念”,通过对市政设施、公共空间、交通动线等的合理规划,实现“主客分流”的格局。游客是来体验生活的,与居民长期生活的需要并不一致。同时,现代城市区域面积较大,某个社区的居民来到另一社区,也可算作“城市漫步者”。在治理、规划中,应当充分考虑“漫步者们”与居民之间需求的“同”与“异”,以系统思维、统筹规划实现“分类满足”。比如,如何平衡居民固定停车位与机动停车位?能否开辟专门的空间、提供专项政策,呵护小店经济健康发展?用绣花功夫打磨好每一处细节,城市将更“怡游怡居”。
加强自治管理,也是平衡“游”与“居”的有效探索。重庆南岸区的“网红筒子楼”,与白象居一样面临游客上楼打卡的困扰。居民被打扰后,并没有拦路拒绝,而是选择了共赢的方式——成立管委会,建立筒子楼公共资金。管委会向前来取景的剧组收取清洁费,用于粉刷墙壁,安装声控灯,缴纳公摊电费……如今,居民和游客、摄影爱好者、剧组和平相处,相安无事。当前,不少城市打造夜经济,但夜市扰民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能否学习这种自治思路,实现共赢?“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游客和居民之间,没有无法协调的矛盾。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作用,提供充足的支持和便利,城市漫步可以更美好。
提升综合承载力,也是城市漫步的“必答题”。城市漫步并非“一阵风”,它是旅游观念转变、交通便利提升、资讯信息丰富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长期趋势。为此,城市要做好充分准备,在交通、绿化、商业、物流等各方面不断改善基础设施,让城市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更多游客,成为“主客相宜”的美丽乐园、幸福家园。
(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