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脑梗后左侧肢体行动功能没恢复,我想给他买个轮椅。搜了下全南京都没几家线下店,有的位置还太远,只能选择大品牌网购,轮椅到家后测试发现居然不走直线,光和店家扯皮退换货就搭进去好几百块的运费。”近日,家住南京江北新区的市民唐女士发朋友圈抱怨,没想到给老人选择一款合适的轮椅都这么难。
据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约有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失智人数约为4500万人,认知障碍老年人超过1500万人。面对庞大的老年人群,以轮椅为代表的系列养老辅具本应属“刚需”,为何却出现售买脱节的现象?日前,江苏省委、省政府发布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28条政策中提到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养老服务和适老产品研发制造。适老化产品市场虽大,却如何能走得更远?
信息差仍存,消费者和店家“叫苦不迭”
“没想到为老人买个合适的轮椅竟如此艰难。”经过多番对比,今年南京市民王女士为腿脚不便的母亲选购了一款号称“轻便、安全”的轮椅,希望带母亲出门逛街。但使用不久之后,意外却发生了。原来这款轮椅有前侧两个小轮和后侧两个大轮,一天当老人自己推动轮椅前进时,因设计缺陷,前侧的小轮刚好卡在了路边下水道格栅处,轮椅当场侧翻。幸而当时速度不快,且家人及时帮助,老人并无大碍。“假如当时是在马路中央,或无人看护,不知道我母亲会怎么样。”回想起这起事故,王女士仍心有余悸。
带坐便器的轮椅住院期间用、轻便小型轮椅出行用、电动轮椅父亲自己在家遛弯买菜用……张先生的父亲2013年高血压导致大面积脑梗左侧偏瘫,这十年来大大小小的轮椅换了多少他甚至记不清,家中几乎常备着几款不同的轮椅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电动轮椅是2018年花了4500元买的,电池不太耐用了,20公里就要充电,最近正考虑要再换一款。”在南京市第一医院附近的某医疗器械店,记者遇见了正在选购电动轮椅的张先生。
他演示道,一个健全人挑选轮椅会注意看座椅是否舒适,电动手柄是否灵敏,但实际在长期使用中,还有很多不足为外人道的问题。“有时候因为轮椅前轮太小,一个3厘米高的坎就需要人往后仰才能上,如果再高基本轮椅就无法通过了。”|
记者在该医疗器械店中看到,从普通轮椅到电动轮椅,品牌不到10种,多以国产品牌为主,价格从300元到上万元不等,从座椅垫厚度、座椅宽度到轮椅轮毂材质都有不同选择。
“价格是消费者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该医疗器械店主介绍,很多人会过来试一试最终选择线上购买,因为线上价格更加划算。“我们店开在医院附近,顾客是住院患者家属和附近居民比较多。”
而当记者顺着地图上的信息致电另一家电动轮椅代步车专卖店的时候,店主表示:“网络上信息没更新,店三年前就关停了。”他告诉记者,自己开店四年,线下店租金和人力成本高,售后都需要上门服务,但还是很多消费者到店后会选择网上一些价格更有优势的不知名小品牌,“亏损严重,只能转行了”。
线下辅具店的生存空间被压缩,而消费者也苦于无处体验试用,在不合适的买卖中屡屡失望。这场博弈中,似乎没有赢家。其背后原因究竟为何?
供需脱节,适老辅具好用、适用是第一要务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经历着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受损,很多老年人存在生活自理能力、行动能力的下降,许多老年人都是多病共存,失能、半失能、失智的老人人群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南京鼓楼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护师朱欢欢向记者介绍,为应对老人的各类疾病,临床上会用到的辅具主要有五类。“其中包括代偿视觉的老花镜;代偿听觉的助听器;用于测量或康复的医疗辅助器具,包括血压仪、热疗仪等;辅助活动的拐杖、轮椅、助行器、护理床等;此外用于生活护理的假牙、纸尿裤等也属于辅具。”朱欢欢表示,“老人活动能力的下降,的确会对他们的生活质量造成明显的影响,因此选择适合的辅助活动用具,对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安全指数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2022年底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电动轮椅需求量逐年上涨,2021年中国电动轮椅需求量为175.19万台。为何看起来很大的市场,却难以获得消费者和销售方的满意?
“究其原因,老年群体需求和偏好各不相同,适老化辅具类产品必须提供更加个性化、定制化服务。”省智能助老装备研究会秘书长包建表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渐严峻,适老化辅具类产品必须适应适老化市场发展,才能更好为老年群体提供服务。“养老辅具并不一定越贵越好,实用、安全、售后服务好的辅具才更适合老年人。当前,我国养老辅具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同质化竞争激烈,相关标准、检测规定也不完善。”
南京康尼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佳国作为研发智能轮椅的企业负责人,在供需两端的矛盾中也体会颇深。他认为,科技赋能养老辅具是促进老龄化社会智慧适老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同时,摆在当前老龄化社会面前的更迫切问题,是打通“断裂”的供给和需求链条。
“养老产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朝阳产业,传统的简易拼装轮椅等辅具已经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适老需求。”王佳国告诉记者,公司从2014年开始做智能轮椅研发,花了五年左右时间才正式推向市场。目前,产品线已经经过持续迭代更新,根据使用人群和使用场景的区分,在护理辅助和辅助康复训练的方面满足不同场景需求。“具体细分到家用、医院、养老机构等不同场景,对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需求差异也非常大。”
朱欢欢在观察中发现,许多老人排斥使用智能辅具,她解释,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老人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低,可能要通过漫长的宣教,以及身边人的背书,老人才会将信将疑地开始尝试。“很多老年人不了解什么东西能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不明白需要做出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改变。加上线下可以体验试用的店面也不多,就更加加深了认知的鸿沟。”
另一方面,也是许多辅具对老人的真实使用需求“熟视无睹”。以轮椅为例,医院里使用电动轮椅的老人占极少数,绝大部分人仍在使用手动轮椅。朱欢欢告诉记者,她接触的很多老人在使用过智能轮椅后,认为功能过于纷繁复杂,成为了“华而不实”的堆砌。老人的手指没有那么灵敏,操控手柄或繁多的功能键有一定难度,更不用说去使用“前进、后退、转向”以外的“升级”功能。老人对辅具在认知上的缺乏,以及产品难以真正触达老人的朴素需求,都成为智能辅具难以“大展拳脚”的原因。
需要适老化辅具,更需要无障碍环境
为什么适老化辅具的配套解决方案会如此重要却又容易被忽视?王佳国坦言,部分服务机构较少关注用户体验感,导致用户需求端不能与产品研发端完美契合,进而导致适老化器具市场同质化、低智化缺陷严重。
“提升用户体验,淡化科技的繁琐复杂感,要在操作层面上做‘减法’。”包建表示,部分老年人的认知和感知能力日渐退化,适老化辅具使用需要贴合他们的实际情况。化繁为简,让他们能够快速融会贯通。同时,要在舒适性和安全性方面做“加法”,增加产品的反馈功能,实时语音控制,互联网操作等技术,为用户群体提供更好服务。
“企业方面加大科研投入,实现适老化产品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适老化辅具产品更符合老年人认知和操作能力。同时增加产品‘人文关怀’属性,做好售后服务。另外,建议回收各类二手、旧的适老化辅具,循环使用,绿化适老化市场环境。”包建说。
“适老化辅具推广,政府各部门不能缺席。”包建建议,政府可以设立专项政策,支持企业加快研发智能养老服务产品,推动智能化产品在老年群体的普及和使用。同时,加强适老化市场监管,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加快养老辅助器具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建立健全行业标准体系,严格把控质量关卡,将适老化辅具安全投放市场。
技术先进性并非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必须社会各方形成合力营造适老环境。据了解,2019年至2022年,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7万个,各地在改造过程中,共加装电梯7万部、增设养老托育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超4万个。今年9月1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将为残疾人、老年人权益保护提供更强的法治保障。
政策加持下,适老化、“无障碍”的生活环境,正在我们的身边显现出来。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开展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工作。2021年,江苏共1731家医疗机构登上了江苏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名单,这个数字在逐年增长着。
南京鼓楼医院作为全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优秀单位之一,在硬件、软件上也进行了一系列适老化改造。朱欢欢告诉记者,目前医院提供免费的轮椅租借,设计了无障碍通道和无障碍卫生间,在电梯、楼梯加设防滑措施、安装安全扶手,以及各类服务老年人的绿色通道。“在科室里,我们都和老人走得很近,他们会对医护坦言自己的困扰。想要改善老人的生活质量,还是需要重视他们的真实需求,并在全社会营造这样的氛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 杨易臻蒋明睿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