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全省反诈“百日行动”总体部署及相关文件要求,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于9月20日至26日组织开展全省校园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周活动。
据介绍,宣传周活动紧紧围绕当前广大师生易遭受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类型,以及部分学生帮助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苗头性问题,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密度的集中宣传、精准宣传、持续宣传,推动反诈宣传融入教育教学、校园生活和家校共育全过程,切实提升广大师生识骗防骗能力,竭力降低涉诈违法犯罪风险,最大限度挤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空间,筑牢校园反诈坚固防线,为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和舆论环境贡献教育力量。
记者了解到,宣传内容重点围绕当前常见的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虚假贷款、虚假征信、虚假购物服务、冒充领导和熟人身份、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冒充公检法等政府机关诈骗及裸聊敲诈等10类高发案件,解剖典型案例、揭露诈骗伎俩、提炼防范要点,提高广大师生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
除普及识诈防骗知识外,还将进行涉诈违法犯罪警示。围绕非法买卖“两卡”(手机卡、银行卡)等帮助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重点对中学生与大学生开展典型案例警示宣传,阐明危害后果,帮助师生提高法治意识、强化守法观念,避免其充当犯罪分子的帮凶。揭秘境外“高薪招工”骗局,避免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被蛊惑出境作案。
为确保各地各校统一步调、同向发力,确保实现师生群体宣传全覆盖,宣传周活动期间,省教育厅联合省公安厅精心打造“反诈大讲堂”系列直播课程,各地组织学生老师家长收看,确保全员受教、入脑入心。各地联合本地公安组织学生签订承诺书,了解反诈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帮助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出境作案面临的法律后果,形成校园、家庭、公安三方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构筑校园防骗拒诈坚实防线。同时,引导广大师生及家长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进行实名注册并开启来电预警功能,主动关闭没有实际需求的境外短信和来电业务,积极关注“国家反诈中心”、“江苏反诈”官方政务号、“江苏教育信息化”公众号反诈专栏,提高受宣频次,降低涉诈风险。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郑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