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开幕式上,他们的故事让人动容
2023/09/25 22:38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6个人、15年,会创造出怎样的生态奇迹?

  在荒地上修路种树、疏通河汊,开挖浅水湾80公顷,养鱼放蟹……如今,这里成了丹顶鹤、白鹤、黑脸琵鹭、小青脚鹬等候鸟留恋的栖息地,也是成群的麋鹿涉水撒欢的乐园。“最近,每天都能看到200多只东方白鹳在浅水湾。”9月25日,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在盐城开幕,来自34个国家的近千名代表参会,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野鹿荡的创建人之一、71岁的马连义走上台,向世界讲述他们创建并守护“自己的理想乐园”的故事。

  故事不虚。记者曾多次前往位于盐城市大丰区的野鹿荡,秋日的傍晚,小船徜徉河中,远处鹿群在河水中飞奔而过,铿锵的蹄声惊起鱼虾跃出水面,正在水岸木桩上休憩的螃蟹眨眼间没入水中,更多的水鸟扑腾而起。如今的野鹿荡,出土了数百件微体化石,并创成暗夜星空保护地,被世界自然联盟(IUCN)认证公布为世界暗夜保护地。“我们创建了国家授时中心北京时间野鹿荡观察站,建设了南黄海野草种子基因库。”马连义说。

  这是记者所熟悉的野鹿荡,而在这次大会上,记者也得知了其背后的故事。

  “一万年前,野鹿荡就是古长江北入海口。从沱沱河到野鹿荡,那是历史使命在召唤我,我决定将这里建成国家地理地标。”马连义曾在可可西里工作十多年,当年的他骑着马趟过长江源头沱沱河,回到家乡大丰后,每次站在野鹿荡的荒地上,老马心中总是激情澎湃。很快,来自广东、福建、天津、上海和江苏的6位老人,来到200公顷的野鹿荡,为了一个共同的愿景走到一起。地方政府为他们办理了《海域使用权证书》后,在南黄海西岸,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乐园”正由梦想逐步变为现实。

  如今再回首,感慨万千。6人中,曾在厦门大学任教的广东人陶鹤鸣,72岁来到野鹿荡,待了4年积劳成疾,2018年去世。临终前,他让人送来4000多根木头,插在浅水湾供大型鸟类栖息。“我说给陶先生在野鹿荡立个石碑吧。他不肯,说自己不会离开野鹿荡。以后每到傍晚,当大家看到成群的鸟儿归来,站在木桩上,那就是我就回来了。来自福建的倪光宝是沿海文物收藏家。2016年已身患重疾,却依旧送来许多资金,带病在这里做着琐碎的事情,他生命的最后3年是在野鹿荡度过的。”嘉宾代表们静静地听着老马的讲述,没有什么比真实的故事更能打动人心。

  如今,马连义在旷野创办了大自然讲堂,开讲400多场次,30000多人听课,近10万人前来观星看鸟。“许多考上大学或出国留学的孩子,离家远行前,我们都会赠送野草种子,把家乡生态文明的种子种进他们心里。”

  (图片、视频由野鹿荡提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卞小燕 许海燕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