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越城遗址的文明探源有了新发现,南京的建城史有望前推600年以上;紫金山实验室里持续输出新成果,未来网络、6G通信技术将改变未来生活;近期举行的金秋经贸洽谈会,76个重大项目签订合作协议,总投资达1545亿元……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中,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和潜力被持续挖掘激活,高质量发展不断攀上新的高度。
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考察并在南京调研,这是南京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盛事。日前,省委全会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作出全面部署,深刻阐述事关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牵引性重大问题。
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表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要更加自觉把南京发展放在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中谋划,放在全省大局中推进,锚定国际一流、国内领先,与最强者比、向最高处攀,巩固提升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的位次和水平,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挑更重的担子,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中走在前列。
聚力创新突破,激活发展“变量”
8月24日,南京举办第七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紫金山实验室发布4项重大突破性成果,其中的“智驱安全网络”一体化架构,在行业内首次成功验证了对5Tb级DDoS攻击的高效智能防御能力。两年前,这一系统的防御能力还只是1Tb级。
“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践行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聚力“从0到1”的创新突破,推动“从1到N”的成果转化,激活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正为这座科教名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省委、省政府明确支持南京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要求南京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南京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有了更加明晰的“航标”。
行棋落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南京市统筹整合全域创新载体、产业集群、人才平台资源,推进科教产才一体化布局——“一院两带五园”纲举目张。“一院”就是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是联合打造一批全新机制的市场化研究所和企业联合创新中心;“两带”就是环紫金山科创带、江北新区产业创新带;“五园”,即分布在“两带”上的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等平台,目标是打造一批区域性产业创新节点,大力提升创新策源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以科创力量聚合,赋能产业崛起,正让一批企业站上新一轮技术变革的风口。鸿程大数据研究院开发了人工智能建模与数智工厂产品,大经中医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布“岐黄问道·大模型”,北斗农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无人机农机作业系统……
他们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硬核支撑”——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提供的算力服务。“中心二期将完成建设并上线服务,上线后中心的算力总规模将达到140P。”南京江北新区科技投资集团负责人介绍,作为华东地区首个国产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去年5月份一期项目上线以来,已经有150多家客户先后在中心进行算法和模型的迁移适配,算力使用率峰值达90%。
从攀登科技创新的紫金之巅,到打造群峰簇拥的科创矩阵,南京提出,要体系化强化重大科技任务攻关。积极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今年已新增8家实验室通过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累计18家、占全省75%。与此同时,推进信息高铁、开源软件、原子极限微制造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建好集成电路EDA、第三代半导体等国创中心,形成体系化攻关矩阵。
重塑产业版图,发动强劲“引擎”
五年连续跨越五个千亿级台阶,去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9万亿元,位居全国城市十强。地均GDP达57万元/亩,居14个特大城市之首;人均GDP达17.88万元,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二……今年上半年,全市GDP增长5.6%,位列全国经济总量十强城市第五。
“南京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产业强市建设必须率先突破。”南京市委鲜明提出,通过高质量的产业、高水平的企业和高能级的项目,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壮大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与创新体系布局同步“刷新”的是城市的产业版图。6月15日,南京召开全市产业强市建设推进会,发布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构筑4个传统支柱产业和“2+6+6”创新型产业集群。
数字赋能、技术迭代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四大传统支柱产业——钢铁、石化、汽车、电子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0%、制造业纳税额的47%。总投资107亿元的扬子—扬巴轻烃综合利用及新材料、总投资110亿元的金陵石化高端日化品等重大项目相继取得突破,推动南京石化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
聚力“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南京不仅要通过转型升级,筑牢传统行业“压舱石”,更要瞄准发展前沿,加快打造新兴产业的集聚优势、主峰优势。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之常介绍,南京正聚焦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电力(智能电网)两大优势产业集群,增强产业全球竞争力,拼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航空航天六大产业集群国内制高点,抢占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元宇宙、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储能与氢能六个未来产业新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
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规模已超过7400亿元,智能电网市场份额占全国70%以上……7月7日—9日,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隆重举办,润和软件、诚迈科技等企业荣获“华为开发者生态发展贡献奖”,再次见证了南京软件产业的实力。
由相关市领导分别挂帅,市级部门牵头成立17个集群强链工作专班。每个产业集群梳理20家左右龙头企业,支持链主企业发挥“火车头”作用,带动整个产业链开展协同创新,培育更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群强链正推动产业链攀高向新,今年上半年,南京市“2+6+6”创新型产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10%以上,6个未来产业整体增速近30%,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7家、总数达213家。
打开“流量入口”,放大“流量价值”
叠翠流金、丰收在望。南京迎来了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9月20日,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开幕,海内外4000多名嘉宾齐聚南京。
从炙手可热的旅游打卡目的地,到项目纷至沓来的投资热土,“总要来一趟南京吧”,不仅是一句网络流行语,也是更多人“用脚投票”的实际行动。今年1—8月,全市接待游客1.28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44%。“极美南京”的城市IP深入人心。
在近悦远来的“双向奔赴”中,这座城市打开了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入口”。在日前出炉的一份《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3》中,南京排名全国第六,而早在今年1月份,南京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已突破10万亿元大关。
城市发展的“热力值”如何实现升温?从年初启动的一场“赛事”可窥一斑。12个板块、10个省级以上开发区、15个高新园区和市属国企、市级部门单位间开展“五拼五比晒五榜”竞赛活动,以“月度晒、季度评、年度考”激发干部敢为善为,掀起了全力拼经济、促发展的热潮。
年初定调“百亿项目招引突破年”,年中盘点再启新征程。8月29日的全市招商引资推进大会提出,要以只争朝夕的拼劲、百折不挠的韧劲、敢为人先的闯劲,把握每个项目机遇,拼抢每次投资可能。
9月4日,南京市发布“全力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若干政策措施”,组建市级产业发展基金群、实施全球数字服务商计划、建立“拿地即开工”等制造业项目“5+1”工作机制、进一步降低落户门槛……23条措施“干货满满”,进一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9月19日,南京市“人才强市25条”和“重点产业人才7策”两项人才新政出炉。到2025年,南京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将达450万人,高层次人才占比超10%,累计新增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5000人,培养引进博士、博士后1.5万人。
……
“我们要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期望之重,对南京科技创新的嘱托之重,努力干出‘走在前、做示范’的过硬业绩。”韩立明表示,下一步,要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奋力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显著增强对全省协调发展的带动力、都市圈中心城市辐射力、国际资源要素链接力,建设更有创新高度的活力南京、更有生活温度的幸福南京、更有文化厚度的魅力南京和更有风景气度的生态南京,努力成为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样板,充分展现现代化建设的探索性、创新性和引领性。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仇惠栋 许雯斐 董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