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岁的姐姐捐肾救弟弟,她说,任何一个姊妹都会这么做。
35岁的弟弟捐肾救姐姐,他说,从此我们两个都要好好的。
近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了两例亲体肾移植手术,两对姐弟用真情诉说了两个血浓于水的故事。目前两对姐弟恢复良好,10月9日,顺利出院回家。
弟弟病了,51岁姐姐决定捐肾救弟
两例亲体肾移植手术的主角分别是49岁的朱先生(化名)和51岁的姐姐,44岁的陆女士(化名)和35岁的弟弟。
10月8日,记者在南医大二附院肾脏病中心肾移植病区见到朱先生时,他气色不错,行动自若,“各方面恢复都不错。”朱先生笑着说。
朱先生的患病要追溯到其30多岁时,“当时查出糖尿病,发现尿蛋白高,有3个+。”到南京某医院进一步检查,通过肾穿刺发现是IgA肾病,刚开始,朱先生通过药物进行治疗,情况好点后因忙于工作而忽视对疾病的进一步观察和诊治。后肌酐值升到200多,乃至600多最终确诊尿毒症,他不得不进行血液透析。
“血透不太方便,对工作生活影响都大。”朱先生说,身边有朋友进行肾移植恢复很好,他因此产生了肾移植的想法。朱先生有三个姐姐,“我们姐弟4个人感情特别好,从小一起长大。”听说他要肾移植,二姐和小姐姐都主动要捐肾,他担心姐姐的身体不同意,但姐姐很坚持,记者了解到,朱先生的姐姐今年51岁,有两个孩子,一个刚毕业,一个在读研究生,“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捐肾给我。”最后家里人经过商量,决定先由年龄相对较小的小姐姐前往医院进行配型,结果配型成功。
姐姐病了,35岁弟弟决定捐肾救姐
“我们可以说是相依为命长大的。”陆女士今年44岁,弟弟35岁,姐弟一共六人,“母亲去世得早,大姐出嫁了,二姐三姐在外地学手艺,父亲年纪又大,从小相当于我带着弟弟和妹妹生活。”陆女士说,弟弟从小由她照顾,和她感情也最深。
陆女士年轻时得过肾炎,但没在意,去年血压突然升至180,腿部一块一块地发青发紫,肌酐接近700,确诊尿毒症不得不进行血透,后决定进行肾移植手术。
“弟弟和妹妹都要捐肾给我,弟弟说‘不给我姐,我姐受罪’”,陆女士说,自己一直很犹豫,舍不得弟弟捐出一个肾,“但弟弟特别坚决,有一次到医院门口,我不想进去,他就急了。”而配型的结果出人预料,据南医大二附院肾脏病中心杨俊伟主任介绍,陆女士和弟弟的配型基因位点全相合,“类似于同卵双生的双胞胎,非常少见。”
机器人取肾,成功进行移植手术
两位姐弟之间的感情同样深深打动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医务人员,为了确保手术万无一失,术前二附院顾民院长组织泌尿外科、肾脏病中心、麻醉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专门召开协调会进行周密准备,反复确认手术各环节。“必须反复确认,不容有失,这不是普通的亲体肾移植,它关系到四个家庭”。
两例移植手术在9月20日先后进行,此次手术在取肾环节采取“机器人单孔取肾”,据二附院泌尿外科朱清毅主任介绍,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有助于供者更快恢复。朱先生和陆女士的移植手术均由顾民院长主刀,无影灯下,参与手术的人员高度专注、密切配合、有条不紊……
术后,无论是朱先生还是陆女士,两人均恢复良好,当着记者的面,陆女士还下地走了两圈,朱先生同样表示“感觉很好”。从移植手术到手术后进入无菌病房,再到转入普通病房,和医护人员相伴20天左右,两人也是感触良多,“有个麻醉医生,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手术前专门安慰我,无菌病房里的护士,照顾我们特别细心,还有病房的医生护士也都特别好,谢谢他们!”
南医大二附院肾脏病中心杨俊伟主任介绍,从2021年9月至今,二附院已经累计完成100多例肾移植手术,该院今年开始进行亲体肾移植手术,多数是父母捐给子女,姐弟之间的真情格外让人感动。据介绍,相比较而言,亲体肾移植配型相对较好,感染风险更小,术后排异风险更低,综合下来,费用负担也较轻。
“未来,我们都要好好的”
手术后,朱先生的姐姐回到老家,由母亲照顾,朱先生则由妻子和连襟一起照顾,事实上,朱先生和陆女士肾移植的背后,还有两个大家族的爱与支持,大家都是全力以赴,尽已所能。
当着记者的面,朱先生拨通姐姐的视频电话,“一定要保重,不能乱跑,把身体调养好。”电话里,朱先生反复叮嘱,“姐姐,真的谢谢你,现在我的身体里有你的一部分,我们两个都要努力,共同进入美好的明天。”朱先生说着说着红了眼眶,视频的另一端,姐姐则用欢快的语气尽量安慰弟弟,“你看,我好得很,一点没感觉,这又不是要命的事,任何一个姊妹都会这么做的,不要担心啦……”
而陆女士手术后,每天都要和弟弟通几个电话,叮嘱这叮嘱那,她一直记得手术前弟弟发来的微信,只有短短一句话,“姐,我们都要好好的。”
通讯员 陈艳萍 顾颐菲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明睿/文
王子杰/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