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奇幻游——长江文明与海上丝绸之路”开放式展览近日在张家港黄泗浦生态公园展出,“折叠黄泗浦”元宇宙同步上线,“江海万里行——黄泗浦遗址精品文物展”也在张家港博物馆展出。黄泗浦,再次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这里是鉴真第六次成功东渡日本的起航地,出土了来自全国20多个窑口的瓷器、多件海丝相关文物,表明此处不仅是长江下游的一处重要的贸易集散地,更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鉴真第六次东渡由此出发
黄泗浦遗址,位于苏州张家港市杨舍镇庆安村与塘桥镇滩里村交界处。张家港博物馆馆长钱峻参与了黄泗浦遗址的发掘,据介绍,自2008年10月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发现后,该遗址先后进行了七次抢救性考古发掘,揭示了众多唐宋时期房址河道、仓廒、水井、灶址、灰坑等遗迹。2013年5月,黄泗浦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3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现在的黄泗浦距离长江约14公里,但是在唐宋时期黄泗浦则临近长江喇叭口的位置,有着通江达海的有利条件。”钱峻说,“明清时因距长江越来越远,黄泗浦才变成一条狭窄河道。”
东渡苑景区古黄泗浦照壁
结合黄泗浦遗址出土的文物,不仅推断出这里应该是唐宋时期的一个重要港口,还解开了唐代高僧鉴真东渡出发地的千年悬案。
鉴真,俗姓淳于,生于大唐扬州江阳县。14岁时在扬州出家,江淮间尊为授戒大师。唐天宝元年(742),日本僧人荣睿、普照邀请鉴真去传授戒律。鉴真前五次东渡,由于官府阻挠和狂风巨浪等原因,均告失败,753年鉴真决定第六次东渡。
鉴真塑像
唐代李肇的《唐国史补》有寥寥几笔记载了此事:“天宝末,扬州僧鉴真始往倭国大演释教,经黒海、蛇山,其徒号‘过海和尚’。”更详细的记载来自日本奈良时代典籍《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述,鉴真于“天宝十二载十月二十九日戌时,从(扬州)龙兴寺出至江头……乘船下至苏州黄恤浦(黄泗浦)。十五日壬子,四舟同发,有一雉飞第一舟前,仍下碇留”。鉴真等人从扬州龙兴寺出发,转到长江口的黄泗浦扬帆出海,船队几经艰险,754年终于成功到达日本。
鉴真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的方案,唐招提寺成为日本著名的佛教建筑。
张家港博物馆考古征集部主任田笛先后参与黄泗浦遗址考古发掘和相关研究工作,她告诉记者,在黄泗浦遗址中发现了唐代寺院遗迹,与唐招提寺非常相似:一是两者皆有门房;二是黄泗浦的回字形房对应唐招提寺的金堂;三是黄泗浦的长排房对应唐招提寺的僧房,并且还都有水井、灶膛和仓库这种日常生活所需的空间。
黄泗浦遗址的唐代大型建筑基址
这里出土了与佛教相关的器物,包括石佛像背光、陶狮子、脊兽、莲瓣纹瓦当、莲花纹地砖等,专家认为这处寺院可能与鉴真东渡有关。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黄泗浦在繁忙的长江沿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此处,无数的瓷器、丝绸、茶叶等珍贵商品被运往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等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黄泗浦为什么是无数商贾出海的必经之地?主要归功于它的港口功能。”田笛解释说,“这里非常重要的考古发现就是唐宋河道。考古工作者对河道的局部进行了发掘,得知了河道大概的宽度和深度,大型船只都可以通行,证实了古黄泗浦的航运条件。”
从出土的众多文物中可以感受黄泗浦遗址作为对外贸易大港的盛况。
黄泗浦遗址白釉绿彩大盆
“黑石号”白釉绿彩大盘
遗址出土的白釉绿彩大盆,白釉柔和,绿釉淡雅。在“黑石号”(指1998年在印尼勿里洞岛附近海域发现的一艘唐朝沉船)的出水文物中,也有一件极为相似的白釉绿彩大盘,说明这类白釉绿彩瓷器曾作为外销瓷远销海外。
黄泗浦遗址长沙窑执壶
“黑石号”长沙窑执壶
一件执壶是典型的长沙窑器物,上面的纹饰是椰枣树,这是一种阿拉伯地区特有的高大乔木。唐朝时期,长沙窑的工匠们为了开发海外市场,就在瓷器上装饰了椰枣纹样,这些执壶变成了典型的外销瓷器。这种器物在“黑石号”上也有类似发现。
一件章鱼纹大盆产地为福建泉州的一个窑口——磁灶窑,在韩国开城也出土了相似的器物,所以黄泗浦极有可能是泉州和韩国之间的一个经转地。
黄泗浦遗址龙泉窑刻花碗
“南海一号”龙泉窑刻花碗
“南海一号”(1987年发现于广东阳江海域的南宋沉船)出水1.3万余件瓷器,汇集了景德镇窑、龙泉窑、磁灶窑等宋代著名窑口。在黄泗浦遗址,这些窑口的瓷器均有发现且数量庞大。
田笛表示,根据专家推测,这些瓷器经河运或近海航运的船舶辗转汇集于黄泗浦,经交易后重新整理,船主挑选出完好的瓷器装上远洋大船,而那些在运输中破损的碎片,则留在了黄泗浦,历经千年后被我们发现。
出土钱币
黄泗浦遗址还发现了非常多的钱币,以开元通宝为代表的唐代货币,和几乎涵盖各个朝代的宋代年号钱。再如石权,是古代的秤砣,代表不同的重量,适用于不同时代不同商品的交易。这些都说明黄泗浦在唐宋600余年间始终是重要且繁荣的贸易集散地。
黄泗浦地区市井生活丰富多彩
黄泗浦地区商品经济繁荣兴盛,从出土文物也可知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
唐宋饮茶之风盛行,士大夫和文人多以饮茶为韵事,称饮茶为“煎茶”或“煮茶”,碾槽、碾轮、执壶和黑釉盏组成了一套完整的工具。
碾槽和碾轮
执壶
张家港博物馆考古征集部工作人员朱滢讲解不同工具的功能:碾槽呈船形,中间V字形承碾轮;碾轮如圆饼状,中央有旋转手柄,合起来称为茶碾。将茶叶碾成粉末泡茶,这是饮茶必备的茶道具。执壶主要为倒水所用,黑釉盏用于饮茶。
建盏
宋人崇尚白茶,黑釉盏最为适宜观色,建盏是黑釉盏里的精品。大宋皇族贵胄与文人墨客对建盏趋之若鹜,留下了不少描述建盏魅力的诗词。如陆游的《闲中》:“活眼砚凹宜黑色,长毫瓯小聚香茗。”
遗址中出土的铜镜、粉盒、梳篦、琉璃发簪等文物,可以复原唐宋时期女性对镜自揽的美好场景。
景德镇青白瓷盖盒
《靓妆仕女图》
一件出土的景德镇青白瓷盖盒,与宋代古画《靓妆仕女图》中女子所用的粉盒几乎一致。“这种盖盒一般被认为是古代女子妆奁陪嫁所用,是古代仕女精致、细腻的生活写照。”朱滢说。
遗址还出土了大批量特殊的文物,见证着一段硝烟弥漫的战争历史,那就是韩瓶。
唐到北宋时期,黄泗浦所在的石闼镇经济繁荣。靖康之变后,宋室南迁,长江成为抵御金兵的最后一道防线。南宋时期韩世忠和岳飞在石闼镇一带抵御金兵,抗金胜利后,当地百姓为纪念韩世忠将军的功绩,将石闼镇改名为庆韩镇,后来又因谐音而改名庆安镇。
韩瓶
据考证,这些韩瓶可能是本地窑口烧制,用途推测为军用水壶,因韩世忠抗金所以得名为韩瓶。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图片由张家港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