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者如同寂寞的长跑,只要满怀热爱,哪怕身心疲惫也无怨无悔。
在金陵石化,王玉和她所在的团队长期从事与洗涤剂原料烷基苯工艺相关的核心催化剂研发,王玉最大的梦想是看到自己团队研究的成果工业化应用,转化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高精尖特色产品。
长风破浪会有时。如今,王玉团队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的“无用”、无数次的“苦想”,最终逐梦成真,她们开发的多个品种催化剂打破了国外工业烷基苯催化剂领域的垄断,企业生产不再被“卡脖子”,催化剂反而还成为国内外的“香饽饽”。
催化记忆,一路艰辛。玉汝于成,“美耀金陵”。
故事一:年创效2000万的背后
怀揣一颗科研梦想。王玉1996年研究生毕业来到金陵石化烷基苯厂研究所,1998年开始攻关双烯选择加氢催化剂。作为催化剂研制和侧线试验的主要成员,她每天奔波在各个实验室和装置现场,乐此不疲。
因条件限制和科研开发实验的特殊性,当时没有现成的仪器设备可以直接买来使用,他们就自己动手搭建了试验设备、反应装置和控制系统,用“小米加步枪”创造不一样的奇迹。正如“铁人”王进喜所说:“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科学实验不能有半点马虎”。王玉的徒弟耿祖豹现在还记得老师教诲,刚到研发中心不久,一次整理配方调试实验报告,由于暂时只有催化剂的评价数据,耿祖豹就根据查阅文献资料的辅助说明,下了一个初步结论:“B方案没有A方案好”。他认为下的结论还算正确,基本没问题。
“两种方案选择了两种不同的制备方法,我们要先考虑B方案的制备方法改变之后,是不是最佳制备方案。因此性能降低的本质原因又是什么,动了这个变量之后所有的组分配方又要如何调整,反映到催化剂的结构、组成、活性上又发生了什么变化,A、B两种方法对应的放大生产和工业应用又有可能产生什么影响?”王玉完整地给耿祖豹梳理了一遍。
耿祖豹明白,多次返工在所难免。老师这种严谨、缜密的思路和科研精神让他深受震撼,心底不得不又多了一份敬佩。
2000年4月1日,王玉参与的“双烯选择加氢催化剂及工艺研究”项目一次投用成功,彻底打破国外垄断,超过了同类公司同类装置实际使用效果。烷基苯产量增加5%以上,质量明显提升,单位能耗下降,副产品焦油、重烷基苯产量大幅下降。原先装置生产,一是要买国外的专利,二是要买国外的催化剂,还有工艺复杂、催化注硫、催化剂寿命短等缺陷。初战告捷,王玉很兴奋。
同时,装置运行结果显示,每年给工厂增效2000万元。
故事二:从90天到234天的惊喜
2004年工厂开始研发某款新型催化剂,为了改进其性能,提高选择性和转化率,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需要不断创新思路。王玉搜集了数百篇中外文献,逐一标注自己的想法。
一个配方从制备到评价需要大约两周的时间,当时已经进行了上百次的实验,仍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她启动“白加黑”“5+2”模式,查阅资料,反复审查之前的配方和制备过程的实验记录,多次跟研发技术人员及专家前辈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日复一日探索攻关。
直到2006年,小试终于取得成功,并投入到烷基苯装置进行工业化试用。王玉当时已怀有身孕,有人劝她安心养胎,但她不放心,挺着“大肚子”到装置现场了解催化剂应用性能。最后装置生产出合格烷基苯产品,催化剂运用稳定,她才放心做临产准备。
2007年,她迎来了人生中的“两个”新生命。一个是她的儿子,一个就是她的新型催化剂。
不仅如此,喜事连连。国外同类型催化剂寿命90天,工厂出口到国外的催化剂用了234天。如果不是在国外考察亲眼看到,时任工厂副厂长蔡吉乡也不敢相信自己的产品性能如此之好。
从打破国外垄断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开始,经过30多年的技术积累,工厂的国产系列催化剂已在业内享有盛誉。
故事三:3个月清洗延至3年再破垄断
从国外引进的烷基苯联合装置精制加氢工段有个子系统,一般运行不到3个月,就要切出系统进行焦质清洗。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工厂建立了一个预分馏塔进料切换清洗流程,采取6台换热器,5用1清洗模式,把结焦的焦质通过人工的方式清洗出来。这样运行,装置可以达到1年的运行周期。但当时每周都要清洗一台换热器,面积按照平方厘米收钱,承包商订单饱满。
从2005年开始,王玉团队对这个清洗工艺进行难题攻关。“实验室当家,办公桌当床”耐住寂莫,苦思冥想,反复实验,不停地钻研。
曹晶是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研发骨干,与王玉共事多年。一天早上,她路过王玉的办公室,看见半开着的门里,有没收拾的小床、吃了一半的面包、各种写写画画的草稿纸,显得有些凌乱。
王玉站在窗前,正在通电话,她丫丫学语的儿子在电话那头问“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妈妈总是会陪着他们玩,我的妈妈却经常说要加班?”
当王玉回过头来发现曹晶,一向干净利索示人的王玉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这已经是她连续3天没回家了。直到阶段性工作完成,才稍微早些赶回家,看看已经进入梦乡的儿子。
“她在困难面前不回避,自加压力,知难而上,在她的身上有股向前冲的‘精气神’,并且把这股‘精气神’感染给团队成员,大家劲往一处使,齐心攻难关。”曹晶感慨。
苦心人天不负。2008年,王玉和团队历时3年的拼搏,最终攻克了精制加氢工段子系统清洗难关,装置达到3年一清洗的长周期运行纪录,这一年,清洗承包商订单消失了。
项目一年收回全部投资,年效益超过千万。工艺及催化剂全部由工厂自行设计、开发首创。而这个催化剂,又一次打破国外垄断,完全自主研发,业界第一。
2013年,王玉牵头开发的一项科研成果取得国家专利,后续成果分别获得南京市、江苏省、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个人获得南京市文明职工、南京市三八红旗手标兵、中国石化劳动模范等荣誉。“王玉团队”也获得江苏省“讲理想、比贡献、奋力实现中国梦”创新团队。
柔弱双肩扛起一片蓝天,王玉和她的团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科技创新的真谛。
通讯员 陈平轩 袁宏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