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这70年,从苏南模式兴起到创新经济勃发,从沿海开放城市到自贸试验区落地,江苏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持续进步,民生不断改善。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巨大成就。
为深入解析70年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果,《新华日报·经济周刊》联合江苏省统计局,以数为媒、以图为窗,解码过去半个多世纪里,江苏经济社会运行的多维变化。
维度一:
经济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经济总量大幅提升——
1952年,江苏生产总值(GDP)只有48.4亿元,而到2018年,这项统计数值超过9万亿人民币,剔除价格因素,累计增长仍有326.6倍,年均增速9.2%。
改革开放以来,GDP年均增长11.9%,比1952—1978年的年均增速提高6.7个百分点。同期,江苏经济总量占全国的份额由1952年7.1%的比重,提高到2018年的10.3%。
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
翻开国民收入账簿,1952年,江苏人均GDP只有131元,到1998年,这一数值突破万元大关,“万元户”成为千禧年来临前的时髦热词。2017年,江苏人均GDP迈上10万元台阶,2018年更是达到11.5万元。
若按当年汇率折算,2012年江苏人均GDP首次超过1万美元,去年,人均GDP进一步提升至1.74万美元。
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去年,江苏财政总收入比69年前的1950年累计增长5921.6倍,年均增长13.6%。
时间刻度上,一系列时间节点展现着社会财富的变化:1957年财政总收入“冲破”10亿元,1987年超过100亿元,2001年时“千亿大关”豁然开启,2010年跨上万亿元台阶,2017年突破2万亿元。与此同时,快速攀升的还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994年到2018年,该统计值累计增长62倍,年均增长18.9%。
维度二: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产业结构实现“三二一”标志性转变——
70年间,产业结构调整莫过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最显著的变化之一。1952年,江苏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曾高达52.7%,而当年工业的占比却仅为15.8%。“一二三”的产业结构一直持续到1972年,这一年,工业增加值占比首度超过农业。
而后,随着深化改革和全面开放,服务业实现了“弯道超车”。1989年,服务业占比超过农业,实现“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2015年,服务业占比超过工业,“三二一”格局正式形成。去年,江苏服务业占比达51.0%。
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
2018年,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32%和43.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38%,全国超1/5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来自“江苏制造”。
制造业外,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去年为例,江苏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技术含量高、业态领域新的服务行业营业收入均呈现两位数的增长态势。
需求结构加快优化——
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曾是推动江苏经济增长的主引擎。随着改革开放推进,最终消费的贡献逐步放大:2002年,最终消费率“爬上”和投资率齐平的45.3%;2016年,最终消费率超过投资率达到51%。近年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至60%以上。
维度三:
民生福祉持续增加
居民生活显著改善——
70载光阴,民生不断改善,百姓生活幸福感大幅提高。
以2018年为节点,收入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51年增长472.9倍,农村居民增长292.8倍;消费方面,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1978年增长105.7倍,农村居民增长117.6倍;居住方面,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比1978年增加41.2平方米,农村居民增加46.7平方米。
2018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1998年分别下降了19个和21.6个百分点。支出结构中,食品占比越来越少,新型高档用品渐成新宠。
充分就业形势良好——
回溯至40年前,江苏城镇登记失业率尚有5.4%,而截至去年,该项数值已降到2.97%。与这一走势截然相反的,是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和社会保障面不断扩大:1952年仅有1740万人规模的就业群体,去年已涨到4750.9万人;社会保障方面,江苏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也在稳步提升。
维度四:
市场经济活力不断迸发
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
作为“进出口大省”,2018年江苏进出口总额比40年前增长了1552.4倍。其中,出口额增长964.6倍,进口额增长达28791.8倍。
总量跃升的同时,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去年,占出口额93.7%的商品为工业制成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比分别达到66.1%和38.0%。
此外,“走出去”步伐也在加快,2018年新增“一带一路”沿线对外投资项目235个,江苏协议投资额23.1亿美元。
创新驱动力持续增强——
2018年,江苏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活动经费占GDP比重达2.64%(新口径)。江苏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98人,建设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71个,经国家认定的技术中心117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60.03万件与30.7万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6.45件。
2018年,江苏共有50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奖,获奖总数位列全国各省第一。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截至去年底,江苏累计市场主体总数达922.1万户,累计注册资金27.6万亿元。去年,江苏新登记市场主体165.3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55.5万户。
维度五:
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绿色江苏建设有力推进——
率先发展的江苏,率先遭遇环境问题,也率先成为对生态文明建设谋划部署的省份之一。
1979年,江苏在国内率先开展对企业征收排污费的试点工作;此后,又率先实现从按浓度收费向按总量收费的转变,率先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为全国排污收费制度改革探索经验。
久久为功、绵绵用力,2018年江苏PM2.5年均浓度降至48微克/立方米,104个国考断面水质优III类比例提升到68.3%、劣V类比例降到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缩减。与此同时,江苏林木覆盖率达23.2%,累计建成国家生态市县63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9个,13个设区市被列为国家园林城市。
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
回望发展历程,江苏淘汰低水平落后产能,关闭高耗能高污染、“散乱污”企业和低端落后化工企业蹄疾步稳,“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目标。
维度六:
社会事业建设逐步完善
文化产业事业快速发展——
物质条件改善,刺激着精神文明增长的需求。1978年,江苏公共图书馆共78家,随后41年时间里,38座新馆平地而起。
图书馆外,去年江苏博物馆数量322座,年末参观人次9108万。江苏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其中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均居全国之首。
教育事业更加全面优质——
1996年,是江苏教育行业“里程碑”式发展的一年。当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小学在校生巩固率达100%,初中在校生巩固率达98.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
纵观新中国以来的70年,江苏普通高校数量由1949年仅15所增加到去年的142所,在校生由昔日的0.72万人激增至180.6万人,高等学校数、在校生人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居全国第一。
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258.5%、299.3%、321.4%,相比1978年的状态,截至去年,江苏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的增幅令人称奇。
如今在江苏,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3名,卫生机构床位6.1张,每万人拥有的全科医生数量也达到3.66名。
记者 李睿哲 数据来源及制图 江苏省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