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对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7月19日,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专场发布会上,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冬生就夯实农业现代化水利基础,助力建设农业强省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答记者问。
“江苏是农业大省,也是水利大省。省水利厅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围绕农业强省目标,不断夯实水利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王冬生介绍,近年来,省水利厅主要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发力。2023年,全省农村水利计划投资80亿元用于灌区现代化改造和农村水环境整治等,到6月底,已完成投资51.9亿元,占年度计划任务的65%。
——加快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大中型灌区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主战场。江苏已建成大中型灌区313处,耕地面积4312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0%。近年来,江苏积极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围绕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聚焦农业强省建设,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解决好卡脖子问题,把牢粮食安全水利命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科学编制灌溉发展建设规划。根据国家统一部署要求,省水利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定位需求,聚焦薄弱环节,全面摸清农田灌溉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发展需求潜力,编制完成农田灌溉发展规划。同时针对去年大范围干旱暴露出来的灌溉薄弱片区,编制完成农田灌溉薄弱片区建设规划,既立足当前,落实好应急措施,解决好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纳入大的灌溉发展规划,保证灌溉需要。
二是加快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十三五”以来,全省累计投资78亿元,实施了181期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骨干工程输配水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灌排保障程度和抵御水旱灾害能力持续提升,有效助力全省粮食产量连续9年超过700亿斤。2023年,计划实施8个大型灌区、26个中型灌区项目年度建设任务,协同推进大中型灌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灌区灌溉保证率、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到6月底已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58%。
三是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按照“节水、智慧、生态、人文、标准”的要求,坚持数字赋能、试点先行,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稳步推进泰州市姜堰区、南京市新禹河灌区国家试点建设,着力打造现代化灌区江苏样板。有序推进高邮灌区、沙集灌区等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管理灌区。加强农田灌溉计划供水,实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积极推广高邮灌区“用水早知道”灌溉制度,每年灌溉之前,编印“用水早知道”小册子,印发至各乡镇,像火车运行时刻表一样,乡镇根据时间表,分级编制支、斗、农渠道供水时间,广泛宣传至每家每户,让老百姓做到用水早知道、农事早安排,有效缩短灌溉周期,提升灌溉服务效能。里运河-高邮灌区、兴化垛田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淮安周桥灌区、扬州高邮灌区、南京龙袍圩灌区被评为全国灌区水效领跑者,丰县苗城灌区、宿豫来龙灌区等46个灌区被评为国家节水型灌区、数量居全国首位。
——深入推进农村水环境整治,打造宜居宜业水美乡村。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承载农业强国建设目标的自然基础。打造宜居宜业的农村水环境是推动农村产业兴旺的强大驱动,是改善农村生态宜居的关键前提,是农村水安全建设的基本要求,更承载了无数人的童年记忆和美丽乡愁。为有效改善农村人居水环境,省水利厅着力加快建设农村生态河道、治理农村骨干河道、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和水美乡村。
一是加快农村生态河道建设。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工作,将其纳入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指标和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2018年以来,省水利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的指导意见》,会同省相关部门,按照“功能达标、水流通畅、水清岸洁、生态良好、管护到位”要求,全面加快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有效提升了河道引排能力,持续擦亮农村水环境生态底色,显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截至2022年底,全省已建成农村生态河道2.92万公里。今年,全省计划新建成农村生态河道5000公里,到6月底已完成3550公里,占年度计划任务的71%。南通市海门区坚持“生态化、标准化、宜居化”,全面统筹、全域推动,“一盘棋”统筹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努力实现“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美丽景象。泰兴市实施农村活水工程,通过减坝废坝、拆坝建桥、疏浚河道、沟通水系、整治岸坡等“一揽子”措施,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治水目标。
二是推进农村骨干河道治理。农村骨干河道是江苏河网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村骨干河道治理事关防洪保安、事关供水保障、事关粮食安全、事关民生福祉。省政府将农村骨干河道治理列为2023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省水利厅依托国家新一轮中小河流治理,全面推进29条农村骨干河道治理。截至6月底,全省已完成农村骨干河道治理271公里,占年度计划任务的68%。已治理河段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除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有效改善区域引排条件和水系连通状况。
三是着力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对保护涵养水源、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有重要作用。省水利厅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部署,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统筹相关部门及社会资本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整村、整镇、整县一体化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助力美丽中国建设,让老百姓身边的变化更加可观可感。截至目前,全省建成了4个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无锡锡山区、常州溧阳市、苏州张家港市、苏州吴江区)、4个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南京江宁区汤山、无锡滨湖区龙寺、苏州吴中区、淮安淮阴区樱花园4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11个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180个省级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下降至2165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升至98%,位居全国前列。
四是持续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持续实施农村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建设,统筹水系连通、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人文景观、防污控污等,建设水美乡村。江苏共实施了四批8县(市、区)国家试点县建设,第一批(南京高淳区、宿迁泗阳县、苏州吴江区)建设任务已于2021年底全部完成,实施情况终期评估全获优秀等级;第二批淮安清江浦区已于2022年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第三批(无锡江阴市、南通如皋市)和第四批(淮安淮阴区、常州武进区)正在加快建设,逐步恢复和提升农村河网水系连通和引排能力,建成了一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美乡村。
王冬生表示,下一步,省水利厅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持续做好农村水利设施基础保障,努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姚政宇 颜颖 洪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