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7月25日,隶属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赛迪顾问发布《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下称“报告”)显示,今年的百强县榜单中,“长三角板块”表现依旧强势,以42席继续“霸榜”。值得一提的是,江苏表现突出、领跑各省,不仅占比超过五分之一,并且前10名中独占6席,并包揽前4位。
翻开这份报告,江苏上榜的有23席,分别是昆山(1)、江阴(2)、张家港(3)、常熟(4)、太仓(6)、宜兴(9)、如皋(22)、海安(23)、启东(25)、溧阳(28)、丹阳(29)、泰兴(30)、如东(35)、靖江(36)、东台(37)、邳州(43)、仪征(52)、沭阳(62)、兴化(64)、高邮(66)、沛县(67)、建湖(72)、射阳(73);浙江上榜的有16席,分别是慈溪(7)、义乌(11)、诸暨(12)、余姚(13)、乐清(15)、海宁(16)、温岭(18)、桐乡(21)、瑞安(26)、平湖(40)、宁海(45)、嘉善(53)、长兴(55)、临海(65)、东阳(68)、永康(74);安徽上榜的有3席,分别是肥西(54)、肥东(75)、长丰(76)。
据悉,今年的报告体系设置评价“双门槛”,即GDP≥600亿元(人民币,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并从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绿色水平4个一级指标,以及8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报告显示,中国县域GDP从2016年33.1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43.2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例稳定在40%左右。
图为昆山。来源:视觉中国
细看这份报告,还有什么内容值得关注?
无疑,“GDP千亿俱乐部”长三角占比高达57%,最令人瞩目。
2022年,百强县中"千亿县"总数达到54个,完成GDP8.6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7.1%。而长三角进入“GDP千亿俱乐部”的县域达到31个,分别是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慈溪、宜兴、义乌、诸暨、太仓、余姚、乐清、如皋、溧阳、丹阳、启东、海安、泰兴、如东、沭阳、温岭、海宁、靖江、桐乡、瑞安、邳州、兴化、肥西、东台、高邮、沛县、仪征。其中,昆山、溧阳、沭阳表现最好。
先说昆山,2022年,昆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6.7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万亿级大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57.3%;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744家、占苏州1/5上市企业达46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3.83%。单论经济实力,可比肩一些省份和不少地级市。
再说溧阳,GDP排名第21位,进位5位。202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16.2亿元,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增幅常州第一;规上工业总产值2905.6亿元、工业应税销售收入3509.6亿元,分别增长32.8%和43.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5.9%。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34.5%和11.3%。发展实力与前景不容小视。
而有着“花木之乡”之称的沭阳县(29),此次GDP排名进位4位。当前,沭阳正锚定苏北全面领先,突出扩投资、促消费两大工作主线,坚定不移抓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业推动、环境驱动,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四化同步”助推现代化建设,千方百计打造新的增长点、培育新的增长极,加快建设区域副中心城市。
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城市群为基础,当前长三角“千亿县”形成了以昆山市、江阴市、慈溪巿、义乌市等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创新驱动主导模式。其典型特点是,百强县、"千亿县"总数多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能力强。
报告称,“千亿县”快速增长势头强劲,县域经济在国家高质量发展中的短板加快补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进入重要机遇期。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建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