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她曾以全校第一的票数赢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最具人气导师”,她所教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被学生网评为“最值得听的课程”。第十四届“江苏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何畏将思政课从学生固有印象中的“水课”变成“金课”,更被学生们亲热地称为“毛概女神”。
“上理论课一定要以理服人”
校内的评师网上贴满了对她的“好评”,上过她课的学生,很多都成为了她的粉丝。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提到思政课却直言压力很大,“有的课不错,有的课我很不满意”。
这么“不自信”的何老师,跟平时课堂上神采飞扬,优雅智慧的女神形象似乎有点反差。“何老师晚上经常焦虑得睡不着觉,”她的同事魏伟老师曾介绍,她要么是因为没找到更新更好的案例而焦虑不安,要么是因为课程备得精彩迫不及待想与同学分享而高亢兴奋。在她看来,“备课无止境”。
“课堂场面的热闹不是我的目标”,何畏的课堂娓娓道来,深刻有力而又不乏活泼,她希望能通过心与心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触及学生的内心,春风化雨把道理讲得“入脑入心”。
面对已经上过八年的同一门课,每一次课前,她仍会精心设计教学,反复打磨教案,使用最新的时事热点和学生最感兴趣的案例。
为什么备课需要花这么多精力?何畏说,因为想要把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是最难的。思政课上有时候学生会提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我从不回避矛盾,躲避问题,但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这样求思政教师必须刻苦钻研基本理论,认真研究并深入回答学生的提问。“我讲的道理首先必须是自己所信的,经过认真研究的,列举的每一个事例、数据都要来自权威资料,保证是可靠的。
比如有的学生比较关心生态问题,会为什么好像西方发达国家生态环境很好,是不是没有过生态问题?“那我会摆事实,上世纪在西方国家发生了八大公害事件,其中,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几天内死亡人数就达到了4000人;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中,先后导致近千人死亡,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红眼病。”当你试图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看待生态问题,把生态问题的根源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联系在一起时,有学生会问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生态问题,很多老师可能会觉得很难回答,何畏将生态危机分为三种类型,一般生态问题、资本主义生态问题和社会主义生态问题。“一般生态问题是由于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不够,对改造自然行为后果估计不足而引发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是非制度性非政策性的生态问题;资本主义生态问题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所带来的人与自然的严重对立;社会主义生态问题不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结果,而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所秉持的一种发展理念所决定的。此外,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态问题与社会主义生态问题又要区分对待,做更具体的阐释。”何畏条分缕析,步步推进。以“真理的味道”,解答着同学们提出的所有问题和困惑。
“希望学生从我的课上收获幸福”
“这个社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分析问题就像是解谜。谜面很丰富,但解谜的基本方法只有一条,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这是南航材料学院一名学生在听完何畏一学期课后的感想。
最近的课上有同学问,如何看待巴黎圣母院失火后有人提起圆明园?何畏侃侃而谈,我们必须要铭记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但铭记历史并不是为了记住仇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共产党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怀,始终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统一在一起,立足民族,面向世界,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巴黎圣母院失火后,中国圆明园遗址公园在官微上写道: “愿世上所有文物都能远离灾祸,代代相传。”这样的发声令全世界肃然起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一笔巨大的思想财富,我们要努力把这样的集体智慧转化为学生的个人智慧”。当问及是什么让她全身心地投入思政课的教学中去的时候,何畏给记者讲了个小故事。一次,她问一个瘦瘦的小女生的理想是什么?她回答是在阅兵式上看到自己设计的飞机。面对这样怀揣着航空报国梦的学生,何畏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她不能让社会不良现象和错误思潮误导他们,要用理论的武器和精神的力量感染青年学生,引导他们过上有意义的幸福生活。
何畏最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同学从她的课上汲取生活和奋斗力量。
在“青马班”的授课中,有外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听了何畏“平凡岗位与崇高价值”的一节课后,给她发来了长长的微信,他曾经认为自己的专业是医学院食物链的底端,但现在明白了,“再平凡的岗位都有着自身的价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靠的是我们每一个坚守岗位,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尽力完成每一个任务。一个国家的强盛靠的是广大人民的集体奋斗”。
许多学生因为上了她的课一改之前的政治冷漠,主动关心国家社会,还有理工科生报考她的研究生。何畏的研究生沈晓海原是航空宇航学院的本科生,大二那年上过《毛概》课后他给何畏留言:“何老师,是您上课的热情,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深深感染了我,我立志要做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这是我最庄重的宣誓!”两年以后,已经取得了飞行器设计相关专业保研资格的沈晓海,毅然决定转专业,师从何畏,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沈晓海硕士毕业后成为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辅导员,正在从事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马克思主义彰显“青春范儿”
今年何畏带团队打造推出了新的通识课《理解中国》。课程一推出,就引来了众多何老师的“粉丝”,教室内济济一堂。
这是一门针对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回答青年学生心中疑问的新课。“只有帮助他们去建构看待社会的视野,才能够真正地理解中国,认同中国,从而热爱自己的祖国”。何畏告诉记者,他们课程组的微信群的名字就叫“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每天大家有了新的Idea都会发在群里,常常半夜都还在分享交流。
课上融入了青年人关心的各种历史和现实问题。比如著名的李约瑟之问,“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何畏举个康熙皇帝的例子,他非常热爱自然科学,曾经找传教士花了十年时间绘制了非常精准的中国地图,放在了深宫大院。而经传教士带回后的地图在欧洲公开发表,1840年英国人就是依据那张地图的复制品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康熙好学,却让科学停留在自己的一己之爱好上,并没有思考科学背后的方法论、世界观,更没有把科学知识传播开来,变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马克思说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中国近代以来之所以积贫积弱,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屡次与科学革命失之交臂,没有把先进知识应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去。
用青年人的方式,把马克思讲给青年人听,通过青春的激荡和回应,让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它应有的光彩。何畏还带领学生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社团,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特别受欢迎。原来只是一些上过她的课的学生参加,后来一些年轻的思政课老师、辅导员也加入进来。社团定期组织活动,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党的最新理论,场场爆满。
团员们都知道,何老师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她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鲜明的人格魅力也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我的外公外婆都是新四军,参加过渡江战役。外公的村里一共189个人参军,但最后回来的只有他一人,也是伤痕累累。外公50多岁去世的时候,身体里面还有一直没取出来的子弹。他们那一代革命者,把青春甚至生命都献给了他们所认定的信仰,才有了新中国,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安宁生活。现在到了我们接过接力棒继续勇敢奔跑的时刻,应该自觉地把个人奋斗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去。
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