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教育 > 正文
江苏全省教育大会吹响新时代发展号角:破解教育供给侧难题,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
2019/05/16 20:25  新华报业网  王拓 杨频萍  

  “努力实现学生学习快乐、教师从教幸福、家长放心信任、社会普遍认同,江苏真正成为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各方面优秀人才的聚集区、人人向往就学创业的理想地。”5月16日,全省教育大会在宁举行,省委书记娄勤俭关于教育的“暖心话”,一如既往,直抵人心。

  此次全省教育大会,勾画了江苏在全国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发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的“动员令”。

  

  5月16日,全省教育大会在宁举行。交汇点记者 肖勇 摄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坚持为党为国育人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要着力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狠下功夫,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娄书记在大会上的讲话,发出了新时代江苏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员令。”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袁寿其说,高校必须紧紧抓住人才培养核心关键,以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突出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还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对多样、特色、优质教育的需求,建设高水平大学,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人人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娄勤俭强调,立德树人是全方位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这对全省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时代的工作要求和教育遵循。”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浦玉忠说,南通大学始终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着力打造“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轮驱动,落实“跟进式”育人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尤其是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均带头做班主任、讲思政课、联系思政课教师,成为思政课建设的‘士兵、亲兵、尖兵’,多管齐下打造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本次大会对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和布局作了科学安排,让我们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马建明说,作为地方高职院校,要深入学习大会精神,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与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以党建为引领,以学校“立德立心立行——为大国工匠奠基”教育工程为抓手,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质量发展和特色发展,为江苏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

  扬长补短提质,破解教育供给侧难题

  娄勤俭指出,相对于需求侧的新变化新要求,教育的问题更多体现在供给侧。如何更有针对性地扬优势、补短板、提质量,成为了摆在我省教育发展面前必须破局的问题。

  近年来,南京启动实施了学前教育“三项工程”、义务教育招生制度改革、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教师“区管校用”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全面推行了小学“弹性离校”制度,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质量和教育满意度。“勇于改革创新,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南京市副市长胡万进说,同时,南京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仍有不足,公办幼儿教师编制总量不足,教育内涵发展的质量还不均衡。“我们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优化教育结构、提升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公平普惠、优质多样、充满活力、人民满意的一流教育。”

  着眼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才能努力实现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我们把学校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优先保障项目,近三年全市投入近90亿元资金新建改扩建中小学310所、幼儿园534所,基础教育学位紧张问题得到明显缓解。”徐州市副市长李燕说,徐州将继续加大建设力度,确保今后三年每年新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小学、幼儿园100所以上,同时盘活学校资源,采取用地置换、梯次补位等方式,跟进拓展办学空间,确保资源供给跟得上需求变化。

  “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须更好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南通市副市长徐新民说,南通将聚焦群众教育需求,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增加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进一步振兴乡村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引进国际教育资源,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受优质、多样化教育。“在办好每一所老百姓家门口学校的同时,着力办好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创新性的高品质学校。”

  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

  我省是全国最早探索教育现代化的省份,进入新时代,要加快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近年来,全省各级财政持续增加教育投入,教育支出始终是我省公共财政第一大支出。

  “我们将继续督促全省各级财政部门把支持教育优先发展作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支持教育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超前规划、优先发展。”省财政厅副厅长赵光说,财政部门将持续强化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作用,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坚持精准施策,更加注重盘活存量、用好增量,重点做好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支持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一直以来,江苏勇于创新,推出多项改革举措、担当教育改革重任,取得良好效果。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应当在人才集聚和财力的长远谋划投入两个核心要素上着重下功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李北群说,人的要素是创新要素中的核心要素,要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应当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不拘引才形式,搭建更多的创新平台。高校的建设投入方面,应当持续推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激发大学内生动力,广泛汇聚资源,提高高校服务地方的能力,拓展高校的办学空间,鼓励大学担当作为,满足我省人民上更好大学的愿望。

  “面对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机遇期,学校将以深化改革和狠抓落实为主基调,进一步明确定位和特色。”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叶立生说,学校将继续围绕“科技”这个核心,大力将化工类品牌专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优选科技专业,打造特色品牌,形成以现代化工为主体,以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专业格局。“我们将积极融入区域行业发展,推进应用研究及技术服务,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地方产业和国家发展战略。”

  交汇点记者 王拓 杨频萍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