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校园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开放的课堂、流动的书本”……10月20日—21日,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重大研究项目)——“物型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推广”专题研讨暨中期汇报会,在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50多所中小学的近200位校长、业界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索学校教育的“空间诗学”和环境育人的新维度。
据了解,“物型课程”的概念最早见于2013年,由时任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马斌发表的《物型课程:环境育人的新维度》一文提出。物型课程强调,反对脱离学生兴趣和生活实际的纯粹概念化学习,主张“环境育人”“以物化人”——教室、学校走廊、墙壁、校园景观乃至校外大千世界,都可以是课程的舞台、教育的载体。2017年3月,省教育厅相关文件明确提出,“要重视全过程的校园物型课程建设”。2018年6月,“物型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推广”被正式批准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
全省63所学校开始探索“环境—文化—教育—课程”新模式
当前,江苏共有“物型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推广”项目执行学校18所、基地学校45所。
据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物型课程”建设包括四重空间:一是室内空间。长期以来我们重课堂轻教室。殊不知,教室是课堂的舞台,物型课程是舞台“背景”。二是室外楼内。现实中学校的走廊墙壁往往被磁砖“封口”,若要“使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须以物型课程彰显走廊文化。三是楼外校内。校园要有山水气象,无山不美,无水不利。以生态化环境促进学生乐山乐水,增仁增智。文化景观要有“故事”。让课程学习的内容在校园成“象”成“型”,成为课文掌故、历史经典的再现、延续和创生,成为人文意象的载体。从一支笔到一扇窗,处处都体现学校文化标识,闪烁学校精神。四是校园之外。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事即是物,触物兴怀、待人接物、博物多闻,是学生研究性学习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
江苏“物型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推广”项目组成员陈瑞昌指出,“物型课程”是对环境课程的聚焦和提升,是环境育人的新维度、新探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校园环境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但传统的“环境课程”仅仅被当做“学科课程”“知识课程”的背景,只是调节和补充。“物型课程”旨在创新环境的课程意识,指向在物,关键在型,突破在课程,目的在育人,重在“物”的文化塑型及课程意象,致力于从环境—文化—教育—课程的不断探求和生成。接下来,这一教育改革尝试也将在江苏更多学校进一步推广。
“物型”尝试: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记者看到,“物型课程”潜藏于自然环境之中。在238亩的空间里,留出了60亩的园子,春有梅花,夏有荷,秋天红通通的柿子挂枝头。大气的校园、整洁的秩序、怡人的环境,开阔而安静,学生在这里享受生命的生长和自然的季相;校园中有林荫大道,有层次,有韵律,这也是一间生动的美的教室,它告诉孩子们:在这里,我们是这样生活的。16年的时间,学校里种下了梧桐、栾树、桂花、荷花、银杏、红枫、樱花……在大树下漫步,在花香中读书。树叶沙沙,叙述的,是对“人”的理解和关切。
“比如,通州区实验小学将音乐课搬到了户外,在菊花盛开的时候,到蕊春园里弹琵琶。在这个校内保留的小园林中,德育课、语文课、数学课、美术课等等都能融入其中。这就是物型课程。”陈瑞昌介绍道。他还说,“再比如,金中河西在南京农业大学的指导下,启动了220亩的教育农场建设,小学部每个班负责200—400平方米田地,启动种植活动;高一学生在学农基地,不但参加除草、松土、采摘、陶艺等劳动项目的学习,年级组还设计了“农村社会调查项目”,学生们了解农户家庭的人口、主要收入来源、家庭经济变化等,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撰写研究报告,在年级内进行交流。”
“物型课程”还隐含于人文设计之中。 2018年,金中河西小学部新教学楼落成,“尺壁赋”景点成为焦点,上面镌刻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此《中庸》之训也……”这是一面会说话的墙壁,也是在和孩子们进行对话,希望学生心存敬畏,涵养德性,成为全面发展的人。金中河西小学部五(9)班学生殷梓滔说:“看到这把尺子,就想到规则,比如,上课应该静音,举手回答问题,排队要快静齐等等。”
“物型课程”更直接显现于课程之中。2016年起,金中河西对原有“科学实验室”进行改造,建成了融合新技术与新型劳动实践的“创想空间”,先后引进了“太空种子”种植项目、智能栽培和养殖技术、3D打印、创意木工、仿生机器人等项目;近年来,学校还陆续建成了西点烘焙教室、中餐制作教室,形成“空间”和“学习”的强强联合。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校长穆耕森表示:“学校是一个折叠的多维空间的复合体,既有物理空间,也是文化空间和精神空间。在网络信息时代,同时又是作为网络空间的存在。多维的学校空间,是由师生及其活动共同构建与生产出来的。同时,学校空间又反过来影响着师生的活动与成长。认识空间价值,加强空间管理,提升空间领导力,让空间生成学校变革性的力量,是物型课程建设新的视角和重要内容。”
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徐子敏也坦言,“物型课程”不仅仅是基础教育内涵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概念创新,更是对教育教学如何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儿童发展规律的一次系统性反思与创新性实践,是课程建设从理念体系到实践形态的整体性突破。物型课程基于物与人相互作用关系的探讨,尝试通过跨学科跨文化的综合性改革,重塑课程结构,丰富课程样态,探寻一种基于儿童现实性需要,实现儿童自主性存在的新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文 刘莉/摄 通讯员 冯伯君 糜梦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