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4月30日,在位于南京浦口的东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90后”生产维修工程师秦伟正一丝不苟,用设备和练就的“火眼金睛”对器件进行入库前的质检。
五一期间,秦伟将和团队同事们“加班”两天,坚守在生产一线,希望把之前因疫情耽误的生产进度赶上来。秦伟拿样机向记者介绍,当前他和团队忙着生产5G新一代“智能PDA手持终端”,他要通过反复试验、检测,来确保设备在5G环境下稳定运行。据悉,企业研发的这一类似手机的手持智能设备,综合年产量已达到60多万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场景,可以帮助快递小哥‘一键扫描’货品信息、运费,并录入派送信息;也可以成为护士的“个人数据助手”,病患、药品和物资信息传输至数据库中心后,护士就可以通过这个手持终端实时查询患者信息、录入体征信息、统计护理工作量。据悉,当前不少方舱医院也用这一设备优化护理流程,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
“生产制造、物流快递、农牧农耕、零售电商,卫生医疗等各个行业领域的‘一线工作者’都可以通过这一设备,提升工作效率,尤其可以减少一些繁复的操作,工作起来更省心。”秦伟说,在企业生产线上,检测每个设备时,他都从严从苛,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瑕疵,就是希望每个奋战在不同领域、岗位,忙忙碌碌的“一线人员”能享受到技术革新带来的美好,“减少些辛苦,多一些轻松”。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这是年轻技术工人秦伟理解的“工匠精神”——按键的压力测试要做100万下;设备“跌落”模拟测试要持续几天;按键寿命、高温水煮、抗油污等二十几项测试通过,设备才能出库。
偏毫厘不敢安,千万锤出一器,能在毫厘大小的零配件中“引线绣花”,能在复杂组件中“修补缝纫”……自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毕业后,秦伟就投身制造一线,11年间,他也从一名普通的维修工人,成长为“技术骨干”。现阶段,他常与研发部门的同事交流协作,助力产品革新;并已经开始带团队,研究分析提升生产线效能的方法,不断提升车间信息化、自动化水平。
扎根制造一线,秦伟也感受到车间、流水线的变化与发展。“以前都是纯手工制造,确实有不少重复劳动,很多年轻人会觉得枯燥乏味,但如今,车间添了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还引进了自动化流水线,我们技术工人从事的工作,不再是重复铆‘螺丝钉’,也需要发挥创造力、创新力。”他向记者举例,今年该公司已完成整体制造信息流布局,拥有一批功能完善的自动化设备,比如自动螺丝机、自动点胶机、全自动性能测试设备、自动焊接机、压烫机等,他们为公司降本提效,也为工人解放了双手,降低疲劳感。
“只要脚踏实地,不断学习,技术工人也能拥有更加精彩,更有价值的职业人生。”秦伟告诉记者,今年,公司推行“精益化生产”行动,鼓励员工多发现、多提出、多创新,每次自己的“金点子”被采纳,内心都充满了职业自豪感,还能得到奖励金;同时公司也为技术工人建立了技能提升通道及职业发展通道,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帮助员工在工厂管理、计划排产、仓储流转、品质提升等方面进行提升,通过学习外部先进技术及管理、夯实职业基础,为员工打通基础作业岗—技术岗—管理岗的晋升通道。“即便是在平凡岗位上,只要稳扎稳打做好自己的事,我们一定能为江苏制造乃至中国制造贡献一份光热。”秦伟信心满满地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文 谭倩文/拍摄、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