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腐败行为零容忍,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强力反腐。综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主线,我们认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主要包括“5+1”方面的斗争:与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作斗争,与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作斗争,与一切顽瘴痼疾作斗争,与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作斗争,与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挑战作斗争,与一切腐败行为作斗争。
——《准确理解“伟大斗争”的丰富内涵》 洪向华(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组督学、教授、博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最大限度统一现阶段全国人民思想、凝聚社会各阶层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它必须经由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转化过程并“落地生根”内化为社会公众的道德品行,方能成为诸多价值观之“核”和社会有机体之“心”,最终真正成为人们普遍遵循的“核心价值”。通过核心价值观传播营造风清气正的道德氛围;通过教育引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立身做人的道德信念;通过文化熏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做中国人的道德风骨;通过实践养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为日常生活的道德行为;通过建章立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化为约定俗成的道德习惯。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谈际尊(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省道德发展智库研究员)
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重中之重是全面从严治党。党内腐败现象尽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由此诱发的理想人格缺失所释放的社会负效应尚未完全消解。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理想人格重塑。强化精准清醒的自我觉知;加固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勇担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提升全面系统的领导能力;锻造顽强果敢的意志品质;培养质朴浓烈的民生情怀。
——《重视党员干部理想人格重塑》 倪洪兰(江苏省委党校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教授)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和国际局势,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不同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治理领域等等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实施和推动总体布局的时候,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抓重点,区分主流和支流,始终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持续推动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在整体与局部共同发展平衡的基础上,才能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稳定和蓬勃发展。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历史性与全局性》 刘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政声
泰州拥有长江干流岸线97.8公里,占全省的11.8%,保护好长江母亲河,既是政治任务,也是历史责任、时代使命。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使命担当,全力推动长江泰州段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确保“一江清水、两岸葱绿”,让绿色成为泰州发展的鲜明底色和突出标识。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整改突出环境问题;坚持求真务实,全面开展“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加大管控力度,进一步优化长江岸线空间;实施生态修复,建设百里大江风光带。
——《守护一江清水 筑牢绿色支点》 史立军(泰州市市长)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部署,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基础工程。去年以来,徐州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主线,以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为契机,先行探索,面上推广,着力在抓导向、抓融合、抓动员、抓创新上下功夫,努力使之成为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新阵地。创新工作模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创新宣讲方式,强化思想引领效应;通过融合,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贯穿融合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
——《让更多人参与文明实践》 冯其谱(徐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勇于担当作为,关键还在于理想信念,在于牢固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从内心深处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逻辑遵循和价值追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有了这份胆气和底气,就会自觉地在其位谋其政,就会奋发有为、干事成事。
——《锻造勇于担当的政治品格》 刘文洪(苏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红色故事的主角是党员干部或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人民团体、人民军队等,既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但故事主题必须是反映中国共产党或党领导下的军队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内容上看,既要讲好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故事,让人们知道新中国从哪里来、怎样来的,更要讲好“富起来”“强起来”的故事,让人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从哪里来、明天的中国向何处去。
——《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苏萱娇
智库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改革重点在于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区域一体化的难点在于协调。为此,《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在沪苏浙三省市交界地区探索跨界地区一体化协调机制建设问题,一体化示范区最大的责任是形成一套跨界管理经验,今后可以在全国推广,因而不能有太多行政管理层级,也不能有太多区域的特定性制度,而是要按照成本共担、利益共享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全社会参与,以改革创新开放思维设计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贡献“江苏力量”》 陈 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为了实现创新发展,可以考虑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重点在空间上布局两条科技创新带:一个是现有的G60科技创新走廊;另一条是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滁州—合肥即沪宁合科技创新带。后一条创新带集中了长三角主要的科技创新资源,是中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主要集中区域,也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最有条件的经济带。除此之外,这条带的南北两边,还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以制度创新推进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刘志彪(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乡村公共空间既是村民公共生活的场所与领域,也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资源与资产。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公共空间的重要性正随着需求变化日益凸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希冀,呼唤乡村公共空间的有效治理。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在乡村基层的重要体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命题,成为当前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基本遵循。
——《提升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效率》 卢倩(中共徐州市委党校)
前沿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三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大德公德私德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是道德在不同层面的体现和表达。一个明大德的人,一定也是严格要求自己、始终遵守社会公德的榜样,而一个道德品质不高的人,很难能够遵守社会公德,更不用说去明大德。由此我们就能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统一要求,始终做到深刻认同,自觉树立和严格践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新时代青年如何锤炼品德修为》 孔川(苏州大学思政教师)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如何给孩子一个更光明的未来?如何理性表达我们对孩子的爱?我们又该从孩子身上学什么?今天的“姿正腔媛三人谈”来说说我们最关心的孩子问题。
如何补齐学前教育短板,一直以来,各方面解决问题的共识不可谓不强。然而底子薄、欠账多的历史遗留问题,还需要统筹兼顾、稳步推进。比如,在供给方面,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支持非营利性民办普惠园,形成公办为主、非营利民办为辅的广覆盖学前教育体系;另一方面,也必须坚决遏制部分民办幼儿园、“黑幼儿园”的逐利行为和非法行径,保基本的同时,有质量。又如,面对不均衡的教育资源,要加大经费、硬件设施投入,加快推行学前教育服务区制度,也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幼教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需要强调的是,相关政府部门还要准确分析把握未来一个时期的入园需求,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缺多少、补多少,特别是城镇新建小区、农村集中搬迁社区,必须确保幼儿园配建到位。对于家长来说,也要理性看待学前教育阶段的特点,成为学校的好帮手,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如何让每个孩子“入好园”》 魏晓敏
给孩子庆祝,是一场仪式,是一次情感互动,也是一次教育过程。到博物馆参加庄重的成童礼,让孩子感受中华传统礼仪,懂得感恩父母的辛劳养育;到公园或农庄,亲手栽下一棵小树苗,并让孩子自己取名,让他们感受生命的意义;让孩子挑选礼物去看望福利院的同龄孩子,向他们传递爱的温暖……类似这样的方式,不但会让孩子增长更多的知识,而且会给孩子更温暖的引导,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什么是最好的“成童礼”》 杨丽
学习孩子的天真,让我们更加纯粹。孩子的世界爱憎分明,大人则更多学会隐忍。有人说,这正是心智成熟的体现,但有没有想过,这有可能也是个人向不合理妥协的结果。如果每个人都明辨是非,像孩子那样向往真善美,世界一定会更美好。所以,当指导孩子读童话时,都用成年人思维审视故事是否“合理”的我们,是否应该想一想,不合理的可能不是孩子的天真,而是我们的世故。天真不应是孩子的特权,而应是美好社会的标配。
——《我们该向孩子学什么》 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