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皆有味,与君共品尝。朋友们好,这里是新华日报全媒体评论理论部姿正腔媛工作室“晚餐加点料”。九月,大学迎来新生开学季,今天又刚好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颇有仪式感的“开学第一课”都是重要且难忘的,有情怀、有温度、接地气的开学致辞更是打动人心。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9月3日,在清华大学2021级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上,面对3800多名初入清华园、即将开始新旅程的本科生们,教师代表梅赐琪没有讲如何走向成功,却讲了怎样看待失败。在他看来,与成功相比,失败能带给人更多可能性,“失败会让你看见自己能力的边界,失败会让你看到输赢之外的风景,失败很有可能让你看到个人以外的世界。”句句饱含人生的哲理与奥义,读来真如醍醐灌顶。
失败意味着什么?对于顶尖名校的“天子骄子”们来说,年轻的生命中少有机会品尝失败,未来的生活也大概率指向成功,和他们谈论失败,非常重要。谈失败,不是泼冷水,恰是释放了最大的暖意:没有人无所不能,失落在所难免;多看前路风景,少谈一时输赢;即便面对失败,人生也不能被输赢羁绊。再所向披靡的人,也有面对失败的时候,如何在成功和失败的跷跷板上,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笃定,这是重要的“人生一课”。
“人生赢家”需要学会面对失败,“普通青年”更要学会拥抱失败。第一次被批评、第一次被拒绝、第一次失业、第一次失恋,无论是生活的暴击,还是职场的重压,失败其实无所不在,而大多数人的失败是如此的平凡又常见。面对失败,你是一蹶不振、意气消沉,还是痛定思痛、重头再来,决定着你是什么样的人,你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如何面对失败、承担失败、跨过失败,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真正的乐观不是少不更事的欢颜,而是久经挫败后的仍旧不气馁、不退缩,对未来充满信心、发自内心的阳光和热忱。”更何况,人生并非只有成功和失败,沿途皆是风景。不沉溺于失败、不自满于成功,才能领略和感受充实丰盈的人生。
也许是因为现代社会高速运转的快节奏,挤压和窄化了我们对成功、失败的感知和判断,我们的社会似乎普遍缺乏包容失败的氛围。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从小到大,不太有机会学习到如何体面、有尊严地与失败相处。家庭教育里面,“失败”更是一个难以承受的字眼。很多父母不允许孩子失败,却成为很多孩子失败、痛苦,甚至走向崩溃的源头。“曾经的高考状元因为大学挂科而不敢回家,竟然在外面流浪了十年,捡破烂为生”“一个孩子高考考了638分没有考到北大,被家长指责后,不到一个星期就精神分裂了”……这样的悲剧并不少见。看来,该好好聆听梅老师这堂“失败课”的人,不光这些学生,以及家长,还有我们每一个被焦虑裹挟、被“成功”绑架急匆匆的赶路人。
(陈立民)